舞剧《红高粱》昨晚亮相首府
28日,在新疆人民剧场,青岛市歌舞剧院演员正在表演舞剧《红高粱》第一章节“颠轿”。
观赏过舞剧《红高粱》后,你的脑海中或许会留下某些深刻的画面,墨水河畔悲壮的群舞,女主角优雅且有力的独舞。每一幅画面都是一种表达,每一种姿势都是一种诉说。这些正是舞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记者巩亮亮)舞剧《红高粱》没有让新疆的莫言迷们失望,一曲舞剧完整地讲述了一段关于“生命力”的故事。
昨日,青岛市歌舞剧院舞剧《红高粱》在新疆人民剧场上演,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看到了山东鼓子秧歌的魅力、听到了山东唢呐的韵味、更沉迷于高粱地里的故事。
《红高粱》分为颠轿、野合、祭酒、丰收、屠杀、出殡六大章节,每个章节都主题鲜明:“我奶奶”九儿纠结痛苦的待嫁之情、高粱地里男女原始的吸引、祭祀韵致浓烈的大祭酒、欢快诙谐的丰收喜悦、鬼子来了带来的恐怖氛围、乡亲们从屈辱到奋起的历程。
高粱地绝对是舞剧《红高粱》中绕不过去的场景,坐在观众席上看向舞台,眼前没有红彤彤的高粱地,而只有8个充满着古铜色质感的红高粱剪纸造型,它让舞台更为写意。
舞台的布景在这部剧里显得不是那么出众,然而细看下去,这才发现整部剧放大了人物浓烈的情感、炽烈的生与死,伴随着舞者大张大合的舞姿,在这些肢体语言里我们看到了北方大地深处如同地火一样的生命力量,也呈现了这部舞剧的精神内涵:生如高粱,死如烈酒。
这恰恰是最适合舞蹈表达的地方,舞者更是跳出了“生命之舞”――生活在高粱地里的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直接激荡着每个观众,使人热血沸腾。
莫言看完这部舞剧曾说,它让观众激动,让作者激动,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了。
激动,也是在现场观看这部舞剧最直观的感受。
专访青岛市歌舞剧院艺术总监、舞剧《红高粱》执行导演张忠凯
“这个舞剧的语汇全是山东风味”
记者: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出来之后,远有张艺谋的电影,近有电视剧,这部舞剧和前两者有什么区别?
张忠凯:读者对于莫言作品和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非常熟悉,电视剧《红高粱》是在舞剧的基础上创作的。这部舞剧和原著的主线一样,与电视剧的区别是没有那么多人物。
相比来说,《红高粱》舞剧版的创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舞剧想要有所突破,抹掉人们脑海中既定的印象十分不易。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这部舞剧一定要按舞蹈艺术自己的规律来创作,要让观众在舞剧中获得和读小说、看电影不一样的感受。
这部舞剧与其他两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特性上不同,电影的故事有导演的解读在里面,电视剧是无限的,舞剧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把故事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从它的理解度、表现程度上来说对演员的挑战大。
记者:这部剧里面有很多山东特色元素,使用这些元素的亮点在哪里?
张忠凯:观众一进门就会看到一片高粱地,那是按照山东剪纸的形式来制作的舞美。这部剧用很多方式表现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剧的语汇全是山东风味,有着特别浓郁的地域元素。
记者:之前了解到,这部剧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但是舞剧的内容却很少涉及战争场面,这是为什么?
张忠凯:这部舞剧下半场是亮点,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杀,山东人民是什么态度,真正表现了“生如高粱,死如烈酒”的内涵。在这部剧里面表现的不是一线的正面作战,旨在表现山东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它用意象的手法,如一群一群人由跪到站,到反抗,到赴死,完全用舞蹈语汇去表现生命被压迫到极致状态后的爆发,去体味民族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