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嫩白脆 乌鲁木齐米东鲜藕自产自销
随着25岁的张勇飞将莲藕引种植入米东区三道坝镇西阴沟村,莲藕的生产已经不是南方专利了。本土生产,本土销售,对于乌鲁木齐市市民来说,享受刚刚“出泥”的新鲜莲藕已经是“小意思”了。
10月14日下午,西阴沟村,周本东站在荷塘里,双手抓着刚挖出来的莲藕。陈峰 摄
“让大家知道新鲜莲藕的味道”
10月14日记者辗转找到张勇飞承包的110亩莲藕地时,他刚从江苏老家找到了几名种植莲藕的熟练工,“专门请他们来帮着挖藕,莲藕不经冻,动作慢点,莲藕就会全都冻死在地里了。”
由于头几日的降温,西阴沟村已经连着两三天的清晨都有霜降,满池的荷叶已经枯黄,蔫蔫地耷拉下了“脑袋”。
说起种植莲藕的原因,张勇飞笑了,“以为有赚头呗。”
张勇飞祖籍江苏,从小跟父亲来到新疆做装修装饰生意,“已经10年了。”一心想自主创业的他,在考察市场时发现,同样的莲藕,在内地每公斤批发价2元,在新疆可以卖到八九块。
张勇飞说,经过“旅途劳顿”的莲藕不仅因为失水、碰撞会发黑、发黄或是受损,口感还会变差——脆感降低,甜味变少,“干脆我们就在新疆种,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好吃的新鲜莲藕。”
2013年,张勇飞和家人在西阴沟村承包了两百亩耕地,在原来田埂的基础上,又向下犁了30公分的地,才算是基本具备莲藕的种植条件——1米长的莲藕作为种子,挖沟埋好后将耕地漫灌成水塘。
张勇飞说,考虑到现有耕地种植莲藕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今年家里人商量后,退耕了100亩藕池,又在五家渠承包了300亩鱼塘,继续开发莲藕种植事业。
荷花开遍游客驻足
西阴沟村数十年来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种莲藕是件新鲜事,村里没几个人知道张勇飞的名字,可说到莲藕地,村民们都能立即指出具体的位置。
村民虽然对种植莲藕还在观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满池荷花盛开,西阴沟村的田地里有了从未有过的风景。
“荷叶绿了,荷花开了,水汪汪的,种地累了还能赏会儿花。”村民唐新忠的水稻与藕池仅有一路之隔,他很有感触。
“六、七月份,池子里满眼的绿。”唐新忠说,白白粉粉的荷花,随风飘来的淡淡清香,村民们喜欢,路人也喜欢。“只要有车经过,一定会下车到藕池旁拍照。”一到周末地埂边几乎都停满了小车。
不过对于张勇飞和家人来说,游客的驻足与观赏,却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知道荷花下面结莲藕的人并不多。”周本东是张勇飞的舅舅,祖籍江苏南京,有着20年种植经验,是外甥请来的“技术指导”。
“大家看到荷叶漂亮,荷花好看,就喜欢摘下来玩,却不知道叶子一摘,生长在水底的莲藕就死了。”周本东说。
挖藕人?新疆人做不来
最让张勇飞一家人头疼的还是新疆缺水,早晚温差大。
张勇飞说,全村都在种水稻,在灌水高峰期,藕池的水源会“青黄不接”,淤泥还可以,但地一干,莲藕就完了。
莲藕的最佳生长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新疆夏天一到晚上气温会下降10摄氏度左右,“人凉快了,可是莲藕长得就慢了。”周本东说,在南京,一亩地可以产藕1800至2000公斤,可在新疆由于早晚温差大,一亩地能产1000多公斤就不错了。
挖藕是技术活,“要穿着齐胸的橡胶‘水裤’,用高压水枪将莲藕上二三十厘米的淤泥清掉,才能把藕拿出来。”周本东说,前几天最低温度降到2℃,一下水人冻得可不只是一激灵,可又不能在水裤里穿得太厚,不然不仅干活不利索,一热起来还麻烦。
“新疆人下水不一会儿,就喊冻死了冻死了,全跑了。”周本东笑着摇摇头,伸出满是冻疮的手,“我们干习惯了,其实觉得还好啊,一天半亩地能挖700多公斤。”
干活干累的时候,周本东会就手把挖出来的莲藕在池塘里洗洗干净,啃上一节,“又甜又脆。”说着他把刚挖出来的藕掰下一节,洗净分给了记者,“白吧,这才是新鲜的,你们这边好多人都不知道好吃的莲藕是个什么味道呢。”
尽管面对种种困难,张勇飞仍对地产莲藕充满信心,“刚开始嘛,不挣钱是正常的,只要坚持,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夏莉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