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题 新问题
正值全国两会,环保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提案不少,建议不少,目标只有一个,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其实解决环境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个是杜绝问题的发生。一个是治标,一个是治本。现在电视台有许多健康讲座,专家最为强调的就是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纠正不正当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让身体机能良性循环。预防为主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方式。等有了病治病,花钱不说,治疗带来痛苦,恢复需要时间。由此可见,预防好处多,应该成为理智的选择。
预防的好处显而易见,可是为什么不容易做到呢?一是不重视,二是不愿意节制和改变。
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于1972年,那一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也就是在那次会上,中国就提出了环境保护预防为主的方针。在43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认为,中国环境保护应该走预防为主的道路。然而,在43年中,环境保护没有做到预防为主,以至于今天落得一身的病。有病就要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环保部门疲于奔命,旧病未愈,又添新病。环保部门叫苦不迭,老百姓怨声连天。要是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还会出现今天的局面吗?
有人说,环保部门有点像是御医,皇上想玩就玩,想吃就吃,皇上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可是御医管不了。皇上生病了,要御医治,还必须治好,治不好砍头。御医心里说:要是预防治病一起抓,该有多好。也许这是他掉脑袋之前最想说的。
环保部门抓预防,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参与综合决策,在国家、地方制定发展规划或政策时,环保部门参与,有表决权,甚至可以有否决权。现在有相当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没有考虑到环保,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甚至破坏。其实早在一二十年前,环保部门就提出参与综合决策,至今没有形成机制。有的是环保部门参与了,但仅仅是参与,没有话语权,更谈不上否决权了。现在没有人说环保不重要,但是环保部门在决策中的位置就没那么重要了。
中国现在走的是一条轻预防重治理的路,也许是不情愿走上了这条路,但这是一条成本高、代价大的路。轻预防势必会生病,环保部门理所应当地成了治病的部门。不管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只要是和环境沾边的病,都送到环保部门来治,治好了是应当的,治不好要承担责任。环保部门也想手到病除,也想妙手回春,可是病也有所不同,有的病是陈年顽疾,需要多家会诊,共同下药,仅环保部门一家有心无力。
解决环境问题,要做到还清旧债,不欠新债。还旧债是治病,不欠新债就要预防为主,只有做到了预防为主,才能保证不欠新债。环保参与综合决策,而且是货真价实地参与综合决策,是预防为主的一条重要措施。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做到?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预防为主是一个老话题,因为长期得不到落实,因此也是一个新问题,但愿能在改革创新中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