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刺头”送来感谢信
11.09.2015 14:25
本文来源: 市政府
寄信人是77岁的李健康,辖区有名的上访户,邻居们还给他起了个“老刺头”的外号。
9月10日,记者见到这位老人,并应邀参观了他家的卫生间。
这间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卫生间仅有1平方米左右,里面铺设的瓷砖和坐便器却很新,老人指着马桶说:“我和社区的关系就是因为它开始改变的。”
今年3月9日,李健康来到社区,点名要见工作组组长,反映问题并诉说遭受的“不公”,一下午时间,老人如倒豆般将牢骚一一道出。
李健康是七纺老职工,1977年因工伤致右腿残疾,因不满工伤补偿,常年上访,虽然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却对“公家”产生了抵触情绪。
听老人抱怨,市委组织部“访惠聚”工作组组长付斌仔细将问题分类记录,并逐一开出方子,尤其对老人所提关于家中马桶的牢骚重点标注。
李健康除了出行不便,最困扰的就是上卫生间。李健康的老伴儿戴桂兰说:“旧卫生间是蹲式的,伤好后老头子蹲下很吃力,年纪大了就得靠坐便椅,前后换了两三个,很不方便也不安全。”
一周后,付斌和社区书记李政伟找到老人,帮老人拉来新马桶,并请施工队对厕所改了管线,做了防水。
李健康说:“楼里的马桶都是横向的,我家的马桶是唯一一个纵向的,为了转身就能坐,不用多跨一步。”
上世纪70年代李健康曾被抽调到兰新铁路哈密-吐鲁番段工作,腿砸伤后就出不得远门,从未乘坐过火车。
惦记着老人想坐火车的事儿,今年8月,工作组成员带老人乘坐高铁去了趟吐鲁番,了却了他的心愿。
老人说:“我本来当个牢骚说给他们听,没想到他们放在心上了,帮我实现了梦想。”
事后,李健康和老伴儿琢磨着写了封感谢信送到社区。如今,老人不爱到社区发牢骚,而是邀请工作组和社区工作人员到家里做客,喝杯茶,唠唠嗑。
付斌说:“虽然还有很多难题不能立刻得到解决,我们相信耐心从点滴做起,总能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来源: 市政府
11.09.2015 14:25
乌鲁木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公示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8个,批复总面积127992.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