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越境打击“伊斯兰国”或致中东乱上加乱
从本月23日开始,美国越境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一些中东国家也加入到以空袭为主的军事行动中。连续几天的轰炸,使盘踞在叙利亚大本营的“伊斯兰国”武装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但由于其习惯于流窜和分散行动,美国的军事行动很难立竿见影,而混乱的中东局势恐将乱上加乱。
今年6月,“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突起,迅速攻城略地,伊政府难以招架,不得不求援美国。在恐怖分子杀害美英人质后,美国终于决心跨境到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现如今美国仅仅着眼于从军事角度铲除这股势力,但实际上“伊斯兰国”孕育于复杂的政治、宗教、社会冲突等历史背景,绝非“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所能“摘除”的。
美国越境军事打击的闸门一开,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后果。从军事角度看,越境空袭可能产生以下效果:首先,短期内成规模的武装分子会被打散,但其若流窜到民居,或化整为零,在未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很难被完全肃清;其次,美国这次主要打击的是“伊斯兰国”以及另一个不广为人知的恐怖组织“呼罗珊”组织,对其他活跃在叙境内的反政府组织则网开一面,如奥巴马已作出决定,将投入5亿美元武装叙温和反对派。但实际上,叙境内的反对派组织相互渗透的情况很普遍,美国的打击很可能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再次,持续的军事行动不仅面临着资金和战场物资的消耗问题,更可能因为不断出现平民伤亡而引起反战呼声与抗议,美政府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从政治角度分析,美国这次组建的“反恐联盟”并不理想。首先,赞成美国军事行动的国家虽然多达四五十个,但具体参与的国家却并不多,大多数盟国只是政治上表态和支持,像欧洲的英法等盟国并没有立刻参与美在叙的军事行动;其次,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再度显现。美国一方面定点打击“伊斯兰国”“呼罗珊”等极端武装,另一方面却向“叙利亚自由军”等武装组织继续提供装备和资金,恐很难保证这些装备不会被“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获取。
更为复杂的是,中东本已混乱的地缘政治将增添更多不确定因素。伴随着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局势的恶化,跨界居住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等国的库尔德人正伺机谋求独立。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族群与教派自治的趋势将更为明显。土耳其原来对打击“伊斯兰国”持消极态度,但因为扣押人质的获释,其地区影响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以色列最近宣布击落一架叙利亚战机,这意味着以色列对来自叙利亚的武装侵扰保持高度戒备。伊朗一直是巴沙尔政权的主要支持者,对打击“伊斯兰国”势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美国投鼠忌器,并不愿意看到伊朗在中东坐大。支持巴沙尔的黎巴嫩真主党在叙利亚的参战,同样会给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局势带来微妙的影响。
一把悬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注定意味着某种不安与恐惧。无数的战例说明,开战不易,收场更难。中东的乱局不会因为战火而缓解,只会遭遇更多的不安与混乱。
(余国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