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年轻人患上“政治冷漠症”

18.08.2015  13:32

  新疆亚欧网讯      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两党初选火药味日浓,希拉里·克林顿、杰布·布什等参选人都大力投入社交媒体宣传,目的是吸引年轻选民。但吸引年轻人的选票并不容易,上届总统选举中18—24岁青年的投票率只有41.2%,而2014年底中期选举18—29岁青年的投票率只有21.3%。“政治冷漠症”不仅拉低投票率,潜移默化中还影响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

  平时讨论政治话题的情况越来越少

  今年年初,来自纽约州的联邦众议员爱丽丝·斯泰法尼克第一天去国会报到便被拦在办公室外:警察完全没有把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性与国会议员联系起来。本届美国国会众议员的平均年龄为57岁,参议员为61岁,斯泰法尼克去年11月成功竞选众议员时年仅30岁,刷新了美国国会最年轻议员的纪录。

  然而,像斯泰法尼克这种热衷政治的美国年轻人越来越少。自2012年起,美利坚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妮弗·劳里斯和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政治学者理查德·福克斯在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在线问卷对4000多名高中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150多个小时的采访。对数据、案例整理分析后,劳里斯和福克斯将研究成果写成了《逃离政府办公室:为何政治让美国年轻人厌恶》一书,于今年5月出版。他们发现,美国年轻人投身政治、参与政治的意愿不断降低。被调查学生中仅有11%的学生在规划未来职业时将从政纳入考虑范围。

  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美国社会谈论政治的气氛也在减淡。青少年与家人在餐桌上就不同政治观点展开讨论、追踪时事新闻、和朋友讨论政治话题的情况已经显著减少。新媒体时代,虽然青少年们有了即时、便利的技术手段了解时事,但他们更加关心当红流行歌手发表的新专辑,同龄人间谈论政治也被认为是“”气氛的事。很多在高中、大学参与社团活动等培养“领导力”项目的学生往往瞄准升学、就业,与日后参与政治关联不大。

  美国教育学家贺拉斯·曼认为,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学生“了解、参与美国民主,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但劳里斯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即便不知道政府如何运转也可以上好大学。

  “僵局”“失灵”“政府关门”等成为年轻人形容政治的热门词汇

  在美国开国者的理想中,“选贤任能”是政治设计的最大目标之一,先贤们期待政治领袖“最能认清国家的真正利益所在……最不可能为了暂时的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的整体长远利益”。

  现实却是,美国“选举民主”历史悠久、操作专业,多数政治人物投身政治,不由自主变身成为“选举机器”。耶鲁大学资深政治学者戴维·梅休发现,政治人物信奉“理性选择”理论,比如,美国国会议员的一切行为都着眼于竞选连任,而罔顾其他。

  以此为出发点,选举中充斥政治捐款、竞选策略,甚至是丑闻。政治理想、重大议题倒是靠边站了。对2016年美国总统参选人,在华盛顿一个工会组织工作的丹尼尔对本报记者说,看这些候选人,除了搏眼球,就是铜臭味,看不到政治领袖的风范和魅力。

  “僵局”“失灵”“政府关门”是年轻人最先想到用来形容美国政治的词汇。政客们的形象与青少年心中认同的领袖之间有明显差距:领袖应该具备合作精神,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是解决问题的人。在政治圈里,这些素质都是稀缺品,政客们并没有将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就像美国电视连续剧《纸牌屋》中所呈现的,“让我们做笔交易”甚至成为一些政治人物的口头禅。

  劳里斯说,青少年的厌恶感并非针对某项具体法案或政策,他们的厌恶感是针对以华盛顿为代表的美国政坛。政客们需要认清的一点是,不负责任行为的影响会持续很久,并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治冷淡的重要原因是令人失望的现实

  在大众的一般认知里,从政是精英与富豪的事,注定是少数人的游戏,但为何11%这个小数字会成为一个大问题?福克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需要竞选上台的职位,不仅有总统、国会议员,还有市长、地方学校理事会这样的地方性官职,大大小小总数超过50万个。美国政府系统在设计之初便希望青年一代能积极参与,需要一大批人心里为政治留个位置。

  对目前政治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如希拉里·克林顿这样的政坛老手,还是斯泰法尼克这样的国会新人,他们多从青少年时代便萌发了从政的念头。而如今愿意考虑参选的未来一代比例如此之低,不能不说是美国民主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容易被投票率掩盖的问题。

  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高中英语教师劳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老师会鼓励学生参加包括政治活动在内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是学生成长和培养负责任公民的一部分,但是效果如何就很难讲了。据她了解,很多老师本身对政治活动就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参与可能就显得滑稽了。

  谈到政治参与意愿降低的原因,劳拉介绍说,政治冷淡的重要原因是令人失望的现实。政治是由一个圈子的人控制的,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声音微弱,没有作用,所以逃避。但各位老师在选举校董会等学校事务上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不是人们缺少政治意愿,是政治令人失望。

  许多美国政治学者发现,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坛的党派对立开始加剧,党争和互曝丑闻明显增多,政治“极化”不断加剧。再加上技术条件允许媒体全天候报道,过去20年里,两党、乃至“政治”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每况愈下。

  以上种种都加剧了年轻人的“政治冷漠症”。皮尤中心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美国年轻人认为自己既不是民主党人,也不是共和党人,这一比例是25年来的新高。

  散发着“负能量”的美国政坛将青少年吓跑了,“政治厌恶症”又让他们对政治知之甚少。两重因素综合作用,让美国未来一代对政治避之不及。针对美国政治当前存在的党派纷争、政府决策失灵、金钱政治等公众担心的问题,福克斯告诉本报记者,这些都是“结构性”难题,目前来看,没有根治的良方。

  (本报华盛顿8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