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环保厅孙昌华书记一行调研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10月15日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精神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7月25-26日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环保厅党组书记孙昌华及副厅长吴险峰带领环保厅一行10人,于10月17-22日对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研。
孙昌华一行深入罗布泊腹地,重点考察了野骆驼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及自然保护区外围有野骆驼活动的区域,实地听取了保护区管理局有关野骆驼管护工作情况的汇报。在阿尔金山北麓、库姆塔格沙漠南缘的缓冲区西侧发现3群共计21峰野骆驼,在离水源较近地带还发现大量野骆驼新鲜粪便和蹄印及一些鹅喉羚、藏野驴的粪便和蹄印;在保护区西侧外围的阿奇克谷地(属军事禁区)先后2次各发现1峰成体野骆驼。由于野骆驼生性胆小、机警性很强,对人类活动非常敏感,往往先发现人类并迅速逃避,再加上野骆驼活动区域沙丘土包绵延起伏、沟壑纵横交错,这次能够在野外观察到野骆驼实属不易。保护区“路况”极差,造成此次调研多次陷车、3个轮胎报废。调研发现保护区内及有野骆驼分布的保护区外围区域存在很多车辆碾压的痕迹,有些车辙明显分割了野骆驼的迁徙路线。据了解,车辙主要来自探险旅游和探矿活动。保护区管护人员反映,非法进入保护区车辆的性能通常要比保护区管理局的车辆好得多,他们经常面临追赶不上的尴尬局面。
孙昌华说,保护区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保护区工作人员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值得充分肯定。在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支持下,保护区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管护水平得到提高,保护区管理局通过与科研院所联合科考、采取无人值守红外相机定点观测等新手段,提升了保护野骆驼的精准性。但这与保护区面临的形势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这次调研,我们观察到人类活动对野骆驼的影响还很明显,野骆驼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同样是在保护区内,能够观察到野骆驼活动的地方都是在人类目前还难以到达的地方,其他地方自然条件虽然适合野骆驼生存,但只要有人类活动影响,就见不到野骆驼活动的迹象,这说明野骆驼的生存空间还处于被挤压态势。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以来,包括自然保护区工作在内的各项环境保护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壮大自然保护区事业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契机。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精神,深刻领会张春贤书记在卡山自然保护区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努力推进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进入保护区主要路口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影响;要积极加强与保护区周边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协调沟通,努力形成保护合力;要进一步谋划好保护区能力建设,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渠道,重点加强管护能力和提升科研监测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的合作,大胆尝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以提升科研监测水平来促进管护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与若羌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交谈时,孙昌华说,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12万平方公里,若羌县境内面积4.01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65.5%,目前保护区内的野骆驼主要分布在若羌县境内,若羌县保护野骆驼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若羌县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罗布泊野骆驼和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全疆面积第一大和第二大的自然保护区,占全疆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8%,占全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0.0%,占若羌县国土面积43.0%,这些指标均居全疆第一,若羌这个华夏面积第一县也是全疆自然保护区面积第一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希望若羌县进一步转变观念,全面领会张春贤书记关于“如果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冲突,发展经济必须让位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神实质,要充分发挥好若羌县特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台,把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若羌县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个重要抓手。
调研组还顺路调研了保护区附近重点企业的环保工作和若羌县美丽乡村建设等环保工作。
在阿奇克谷地红柳井考察水源地情况
观察野骆驼新鲜蹄印
阿尔金山北麓缓冲区内的一群野骆驼
阿尔金山老鼠沟一峰野骆驼
阿奇克谷地奔跑的野骆驼
阿奇克谷地八一泉附近发现的2只鹅喉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