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成新疆居民出行主流
平均每天400多万人次乘坐公交车
绿色出行成新疆居民出行主流
在新疆各个城市,平均每天有多少人乘坐公交车出行?答案是400多万人次。
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数据显示,近年来,新疆城市交通以公交出行为主的绿色出行蔚然成风,截至2018年底,新疆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10218辆,城市公共交通年客运量近15亿人次。
更多“有车族”选择公交出行
10月23日上午,乌鲁木齐市民韩亚磊来到红山BRT站台,打开手机二维码刷码后,走进站台等候乘坐BRT1号线公交车。“上下班乘坐BRT公交车已成了我的习惯。”他说,自己有辆私家车,可从家到单位的5公里路程开车需要30分钟左右,而乘坐BRT公交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
由驾车到乘坐公交车,这种变化和新疆公共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分不开。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处长黄智刚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无一条公交线路,也无公交车。到1953年,新疆省迪化公共汽车站建成,拥有两条公交线路、8辆公交车和43名员工,这也是现在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这一时期,人们出行主要依靠马车、自行车以及步行,公交出行仅是辅助。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迅速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城市道路承载量趋于饱和,产生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等问题。
与此同时,新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车辆不断更新,线路不断增多,通行条件不断改善。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乌鲁木齐目前共有213条公交线路、公交车4414辆,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公交BRT系统为支撑、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还开通了微循环公交车、大站快车、直达专线、通勤公交、环线快客、旅游公交以及定制公交等多元化特色服务。公交出行环境也逐年改善,从冬冷夏热的老旧公交车,到四季如春的冷暖空调车;从人工售票,到公交IC卡的全线投入使用、手机支付乘车。
目前,乌市已基本实现了500米以内公交站台全覆盖,全市公交专用道已达200余公里,市民出行更便捷,每天有210多万市民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
公交出行更便捷、环境更舒适,人们的出行观念悄然发生变化。“现在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坐BRT公交车1元钱几乎能走遍全城,没有堵车、停车难题,我索性卖了私家车,每天坐公交车出行。”乌鲁木齐市民马玉贵说。
多城倾力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在一辆共享单车前,乌鲁木齐市民马晓艳打开手机APP,扫码后单车解锁,她跨上单车向前骑去。
随着共享单车进入乌鲁木齐,骑共享单车出行成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全疆有1万辆左右共享单车,其中乌鲁木齐有8000辆左右。
另外,新疆多地还发展公共自行车。
2014年9月,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即试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目前已在辖区内选建了近60个自行车租赁站点,累计投入1200辆自行车,基本覆盖了人流密集区域,年骑行人数近10万人次。
今年5月,昌吉市将70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到市区学校、医院、商场、住宅小区等28个站点,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打造环保低碳城市。
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增加,为新疆发展慢行系统提供了条件。
城市慢行系统,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补充,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市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近年来,乌鲁木齐结合城市建设,依据人口密度和市民意愿,串联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人流节点,以红山为核心的四山三塔绿色慢行廊道、会展片区红光山绿谷休闲慢道、会展片区废旧铁路改建休闲漫步道、水磨沟河近期示范段休闲慢道、水上乐园—十七户湿地片区休闲慢道为依托,进行生态连接和贯通,在中心城区逐步构建成环成网的城市慢行空间体系,逐级向支路扩散,最终联通中心城区外部区域景观,贯穿全城,打造一个亲水亲绿、健康活力的休闲慢行网络。
黄智刚说,近年来,新疆以创建“公交都市”为契机,指导各地特别是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喀什市等“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加快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扎实基础。
补短板筑牢绿色出行之基
骑行爱好者刘希云家住乌鲁木齐市油运司附近,距离单位6公里左右,常选择骑共享单车出行,可有时找不到共享单车。为此,去年他索性买了辆自行车。到了周末,他还会约上骑行爱好者到乌鲁木齐周边“兜风”。
“但是,乌鲁木齐缺少自行车道,在机动车道上骑行存在安全隐患,这也让很多人放弃了骑行的打算。”刘希云说。
目前,新疆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市民对绿色出行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出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开展绿色交通全民行动,倡导绿色出行,加强绿色交通宣传与引导。
近期,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联合多部门下发文件,做好绿色出行指导,争取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安全便捷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城市出行环境,让绿色出行彻底融入市民生活。”黄智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