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辉煌成就将镌刻历史丰碑
这五年,在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指引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大政方针,举全市之力,推动科学跨越,不仅在十个方面走在了全疆全国前列,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五年,是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全市“五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更是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务实笃行、攻坚克难、实现后发赶超的五年。
这些辉煌成就,注定会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时刻激励着我们,向“十三五”规划的更高目标挺进。
五年里,我市稳定的基层基础全面巩固。2010年以来,我市共投入104亿元用于社区建设,新增管委会(街办)34个、社区476个,社区工作人员扩大近十倍,达到3.8万人,所有社区达到“十有”以上条件。公益性岗位纳编3200人,构建了7万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为维护首府社会稳定、打造首善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五个观点”“五个宁可”的思想,坚持以防为先、立足于防,形成“六个方面”安全防范措施,探索出社会面“三查”“三巡”和社区“四化”防控模式、流动人口限时登记等管用办法,构筑起基层防范的铜墙铁壁。我们着力打牢稳定“三个基础”,构建了四级应急处置指挥体系。五年来,经受住了各种严峻复杂局面的考验,不断取得反恐维稳阶段性胜利。
五年里,我市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5年10月,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正式迈入“80万辆”时代。兜里有钱了,私家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为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撑腰的,是首府经济的大跨步增长。
五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位于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前列。预计2015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五年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让“停靠在八楼的2路汽车”定格为一个经典画面。2011年,BRT1号线取代了“2路汽车”,专用的行车通道,宽敞明亮的车厢,准点高效的运行,赢得了“必然通”的美赞。截至2015年,BRT1号至7号线路全部开通运营,城市快速公交运行体系基本成型。这只是城市面貌巨变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我市累计筹措2000多亿元用于城市建设,是“十一五”时期的7.3倍。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突飞猛进,BRT、“田”字路、兰新高铁等一批重大道路交通工程相继建成,地铁、绕城高速、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五年间,拓展城市空间200多平方公里。高铁、会展、白鸟湖等新区形成规模,多中心、组团式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
五年里,首府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以前市民冬天买菜,最怕变天。天气一变,菜价就涨。不仅价格高,菜品品质也很难保证。2010年以来,首府先后投资建设527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统一检验配送,统一运营管理,全部实行限价销售,在平抑物价、便民利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五年来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236亿元,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4%,较“十一五”时期增长3.2倍。乌鲁木齐连续六年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治理交通拥堵、平抑物价上涨、规范小区物业等一系列举措深得民心。实施大规模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惠及80多万群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最低收入高于全国2020年脱贫线600元,达到4600元。率先在西部城市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走在西部城市前列。
五年里,我们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从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区政合一”的落地实施,从土地审批“六支笔”变“一支笔”,到“雪停路净”的清雪模式,许多改革创新的“新名词”,推动了城市变革发展,使得老百姓提高幸福感、获得感。
通过实施“区政合一”,经开区(头屯河区)和高新区(新市区)成为全疆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区;建立了城区“大政法委”和“大建委”体制;调整了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设置,实行规划土地市级统一管理,建设区级完全型政府;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并抓紧建设,“五大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我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备受瞩目的城市。
五年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明显加强。从组织千人宣讲,到举办“去极端化”农民画比赛,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从“四强”干部,到“五好宗教人士”……近年来,首府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得到了明显强化。
首府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持续掀起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快速提升,我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方面,首府“两模范”“双五好”创建率均达到50%以上。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扎实推进“去极端化”工作,使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得到有效遏制。五年里,党的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前,班子考评上级说了算,现在群众说了算。自从开展“群众满意好班子”创评活动以来,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这只是“十二五”期间,首府党的建设丰硕成果中的一个缩影。
这期间,我市大力选拔政治坚强、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树立了“三个不吃亏”和基层一线出干部的鲜明导向。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始终狠抓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明显好转,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信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十二五”已完美收官,“十三五”正阔步而来。只要我们坚定发展的信心,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锐意推进改革,一座现代化国际城市必将矗立在我们面前。(史轩)
继续阅读:
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释放多重利好鼓舞人心 民生福利加速人人共享发展 1月3日,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总结“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2016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成本,关注百姓民生、提高共享发展水平……会议释放的种种利好,令人鼓舞,给人信心。
期待国际大都市的“范儿”
前期“市区至南山建磁悬浮”的消息在网友间引发讨论,此次会议确定了这一项目将在今年启动规划建设,同时还将加快1号和2号地铁线工程建设,启动3、4、5、6号线的前期工作,首府公共交通将再次升级。1月4日,不少网友在微博、朋友圈引发讨论,称“期待国际大都市的‘范儿’。”
网友邹杰说:“‘十二五’期间,我们有了‘田字路’、BRT,私家车穿梭城南城北不过十几分钟,BRT让没车一族也能享受到专用道,‘十三五’期待早日坐上地铁,出行更加快捷。”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核心城市,首府正着力打造“五大中心”,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乌鲁木齐县也正朝着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方向努力。磁悬浮列车项目,将缩短城市与南山的距离,这将助推南旅基地快速发展。
乌鲁木齐县电子政务办主任王磊说:“在很多国际化城市,郊区居住、市中心上班的现象很普遍,磁悬浮若建成,南旅基地将近在咫尺,更多市民会选择栖居南山。”
审批程序少政策助发展
“过去开店,登记办理各种营业执照,工商、地税、国税来回跑,各部门都要审批核准,审批环节又环环相扣,只要一项手续办不下来,后边的手续就都没法办。审批程序多,既费时又费力。”经开区(头屯河区)个体商户吴玉兰说,此次会议提出,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这对做生意的人来说真是好消息,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新疆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高新区(新市区)正在培育和孵化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从事“双语”软件及产品开发,属于极具潜力的小微企业,但因自身力量薄弱艰难前行。
会议提出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实行精准支持,该企业负责人开申发感慨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期待新的一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能得到解决,我们将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借力政策推动企业发展。”开申发说。
多建几个公园也是民生福利
今年,首府将继续实施民生改善年活动,确定并落实好100件民生实事。
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在卵石铺设的小道上走一走,老邻居们一起跳个舞、练个太极拳……虽然是冬季,南昌路化玻小区居民吴斌还是喜欢到小区旁的小游园散步健身。
多年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改造后像个花园小区,还建起了小游园。吴斌说:“这些得益于改善民生实事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我们见证着院子从脏乱差到绿色花园的转变,也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民生事业的态度。”
得知今年首府将再新建8个荒山绿化公园,提升水磨河景观,居住在水磨沟区青翠社区的马桂萍不禁将消息与亲友分享。她说:“前几年水磨河进行了一期、二期改造,沿河两岸和整个水磨沟公园的景观都上了档次,每次游园都感到惬意。城市生活节奏快,多建几个公园让大家能享受绿色资源,也是一种民生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