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艾德莱斯绸

22.01.2016  11:26

  和田市吉亚乡是艾德莱斯绸的故乡,以盛产艾德莱斯绸而闻名。2008年艾德莱斯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21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
  
  和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各族人民群众从事蚕茧生产源远流长。艾德莱斯绸加工业在吉亚乡已有2000年的历史,勤劳智慧的吉亚人民选用优质蚕茧,土法手工缫丝,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绚丽多彩、巧夺天工的艾德莱斯绸,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尤其受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群众的青睐。
  
  近年来,和田市本着传承、保护、扶持的原则,一方面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大力扶持艾德莱斯绸产业的发展,在带动当地就业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5月,由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艾德莱斯炫昆仑”大型网络外宣活动,在和田市开展了名师培训、艾德莱斯女神大赛等系列活动,并在吉亚乡挂牌“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打开了艾德莱斯的制作、销售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及就业。
  
  艾德莱斯产品项目开发主要以艾德莱斯围巾、床罩、帽子、领带、跨包、窗帘6个手工艺品种,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产品制作。产品的款式以及颜色从2000年的6种发展到目前的200多种,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艾德莱斯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和田的艾德莱斯绸质地柔软,工艺独特,民间传统的艾德莱斯绸采用本地上等蚕茧,工艺流程有7道:抽、纺、并、捆、染、拼、织。
  
  当地人使用的染料主要取自动物内脏、植物汁液或是矿物粉末,与中原传统的织好布之后再对布进行扎染的方式不同,是先对蚕丝线进行扎染,再织,和黎锦古老的絣染技艺相似,当地人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把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常用的工具、盛产的瓜果,提炼出几何图案,组合成独特的纹样。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是“丝绸之路”这条全长七千多公里,以绿洲、草原和海上干线为主的庞杂网状交通系统的最写实描述。两千余年来,丝绸之路作为中西交通的大动脉,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对话,彰显着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到唐代,中国的丝绸贸易达到鼎盛。自汉以来,于阗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唐代时手工纺织业已相当发达。一种叫作“施绸”的于阗丝织品,极受喜好异域风物的中原王公贵族的青睐。
 
  如今,艾德莱斯绸不仅走进了许多普通家庭,而且远销印度、巴基斯坦、乌孜别克斯坦、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是和田旅游的首选纪念珍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