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红雁池铁栅栏咋就挡不住野泳者
6月25日13时许,几名男孩翻越栏杆,准备下水游泳。
新疆网讯(记者刘艳红摄影报道)2015年4月12日,山西巷一小区一名13岁女孩在红雁池水库玩水,不慎落水溺亡。6月23日,又有一名38岁来新疆务工的男子在红雁池水库溺亡。屡发的溺亡悲剧,一旁禁止野泳的提示栏,仍阻挡不住人们在乌鲁木齐红雁池水库游泳。
野泳大军撒欢玩水
6月25日13时许,记者来到红雁池水库北侧三建湾区域,看见水库围栏边已停了七八辆车,2米高的铁栅栏上遍布着铁丝网,有些已被损坏。
几个五六岁的男孩正在翻越栏杆,还有一些人带着凉席和游泳装备翻墙入库。在40分钟里,有32人进出水库。一旁悬挂的“水库重地,严禁入内,擅自游泳,后果自负”的警示牌形同虚设。
在围栏两侧各有一条人工挖掘的深2米、宽1米的深沟,红雁池水库副站长喻尚生说:“这是为了阻止车辆进入而挖的,水库每年都发生溺水事件,看到有人翻栅栏,我们会上前劝阻,可没有人听。”
记者来到水库内,看见有30多人在水库里撒欢玩水,水库中央还有三四人正在游泳,岸边一些人躺着晒着日光浴。
“前几天这里发生了溺水事故,你们不担心安全吗?”当记者询问现场游泳的人时,一男子说:“我从小就在水库里游泳,游了十多年了,也没出过事。”
随后记者又来至南侧,此处也有一拨人正在野泳。
悲剧频发野泳难挡
红雁池水库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杜鹃介绍,平时每天有20多人来水库野泳,特别是从今年6月20日开始,野泳人数明显多了起来,现在一天就多达一二百人。
2006年之前,红雁池水库每年至少有20多人溺水身亡,后来,水库工作人员通过对水库加装栅栏、设立壕沟等措施,溺水身亡的人数有所减少。
红雁池水库,原本担负着首府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重任。今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确定将红雁池水库改造为一级水源地,转型为生活用水水源,禁止市民入库钓鱼、游玩、游泳,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游泳者的脚步?
杜鹃说,水库目前正处在转型过渡期,因为离市区近,水库属于半封闭型,所以仍有一些人铤而走险。
为了防止溺亡事件发生,他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增加防护围栏,设警示牌,人工24小时巡逻,发现游人进行劝说等,但因水库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经常会发生争吵。目前,红雁池水库在向生活用水水源转型中,管理会更加严格,设施将更健全,会采取更多措施来杜绝水库野泳。
□安全提示
水温温差大易发生痉挛
红雁池水库地形比较复杂,底部是天然形成的漏斗形状,地下岩层结构十分复杂,曾有游泳者一头扎到岩石上身亡的情况。同时,新疆水库有一个共性,表层与深层水温温差较大,下水后,很容易造成肢体痉挛发生危险。希望市民不要靠近水库,避免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