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造血”、类型多样化、社工站初具规模、微公益火爆
从“志愿服务大赛”看新疆公益之变
10日,在高新区(新市区)启慧康复中心,3岁的俊俊在特教老师(左)帮助下坐在“羊角球”上练习平衡。
12月1日~3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将在重庆举办,新疆共有13个项目入选决赛。而这背后,是新疆公益悄然发生的蜕变。
10日中午,在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启慧康复中心,患有自闭症的俊俊在老师的帮助下坐在“羊角球”上练习平衡,一旁的妈妈学习着老师的动作,这样回到家,她也能帮助儿子做康复训练了。
这得益于“慧-爱-星自闭症家庭成长支持项目”,该项目还入选了“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项目”。
据了解,12月1日至3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将在重庆举办。
从此可以看出,在新疆,公益不再是以捐款捐物为主的单一形式,它正在从输血转向造血、从类型单一向多样化转变。
从“输血”到“造血”
10日,记者在启慧康复中心见到了负责人魏冰,他正在为到重庆参加大赛做最后的准备。
说到项目的发起,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启慧康复中心的小林今年4岁,他是中度自闭症患者。小林到康复中心两个多月后,母亲不幸患癌症,六期化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去世。小林的父亲,靠打零工养家。
看到他的不幸遭遇,魏冰想到小林的妈妈生前曾说过,希望能陪儿子一直做康复训练的愿望。魏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中心的家长。
9月,在腾讯公益发起了“助力自闭症家庭成长”项目,筹集到了14348.89元,共有230人参与。筹集到的善款用于教材的购买、聘请国内专家等。
10月17日,“家长行为技能培训”准时开课。培训中各位家长学习如何不对自闭症孩子“发脾气”,怎样与他们相处。
小林的爸爸林三品说,以前都是妻子照顾儿子,妻子去世后,自己完全不知该如何与儿子接触、做康复。接受专业训练,他就能更好地照顾儿子。还能和其他家长交流,树立信心。
类型多样化
公益不再是捐款捐物为主的单一形式。帮助盲人“听”电影,凭声音将一部电影完整“看”懂,也让大家看到另一种公益的可能性。
10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库尔勒胡杨爱心互助协会负责人苏建新,他说,很高兴“心目电影院”项目能入选,也很想与参加大赛的公益组织交流、学
习,可是志愿者的费用很让他头疼。
2014年,“心目电影院”项目开始帮助盲人听电影,一年的时间,已经有8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帮助近500名盲人进入电影世界。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感受电影带来的震撼与乐趣。”观影人海力力说,虽然没有了视觉体验,他却第一次走进了电影世界,感受到了电影带来的冲击,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
微公益火爆
手机客户端的支付便捷,加上已小有基础的网络支付,无疑将为“微捐赠”创造更易生长的土壤。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天山公益基金“新疆青年公益众筹支持项目”就是其一。
1000个新书包、3000个保温杯、手套,为克拉玛依环卫工众筹水饺……短短几天时间,这些物资都已筹集到位。
天山公益发起人董少华说,以往募捐都是发动身边朋友、申请内地的物资这种常规方式,现在逐渐转变为网络众筹,也改变了大家的公益理念。
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也推出了有关新疆自闭症孩子的公益众筹项目――“留住自闭症孩子的家”。这源于一个在困境中坚持了3年的民营康复中心,其中有27名自闭症儿童。由于康复中心是按年交房租,26万元的房租数额巨大,希望募集10万元解燃眉之急。
“为巴楚贫困学校孩子购置体育器材”,十天12万元;“关爱环卫工”5天11.4万元……“在一年前,这种筹款速度之快、数额之大,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郭玲珠说。
服务基层:社区社工站
11月7日,固原巷社区和大湾北路西社区的50多名小朋友有了自己的足球队,这是新疆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的“彩虹计划”。每周两次,小朋友可以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练习,每月还有比赛。
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付再学说,孩子们在这里交流,通过比赛增强荣誉感,还能带动家长更好融入社区。
3月18日,天山区大小西门片区管委会民主西路社区社工站成立,成为全市首个由社区自主成立的社工站,将在社工站免费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付再学说,新疆最早的社工机构是2008年成立的,近两年,一些社工机构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获得了项目,目前全疆有近50家社工机构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