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区依法查处一塑料颗粒加工厂

23.10.2014  12:27

  本报乌鲁木齐10月22日讯 记者赵军、通讯员赵连峻报道:“我们这里有一个生产塑料颗粒的黑作坊,每天夜晚生产,白天停工,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气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请媒体关注。”10月21日,本报热线接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群众打来的投诉电话。随后记者赶往举报所称非法加工厂所在地——米东区铁厂沟镇石化新村。

  按照举报群众指引的线路,记者终于在一处院落找到事发现场。只见院子外面一条水渠里漂浮着白色污染物,散发着阵阵恶臭,院子大门紧闭,记者透过门缝看到,里面有工人在装车,院内堆放着废旧编织袋。村民李大爷告诉记者,这个小厂以前曾被政府取缔,但后来又开始偷偷生产,一直污染着周围的环境。

  记者当即拨打了米东区环保局投诉电话3312606,工作人员立即表示,将尽快赶往事发点。10分钟后,米东区环保局和铁厂沟镇工商所执法人员驱车赶来。在院子里,记者看到废旧丝网堆积如山,院内的一个水坑里充满了绿色的污水。两间小平房内光线昏暗,卫生条件极差,摆放着一台柴油机和一套塑料粉碎机,塑料粉碎机还有余热,显然是刚刚停工不久。

  经询问,该加工点负责人叫卢成德,工商执法人员让其出示经营证件,卢成德说,自从2012年后再没办理过任何手续。“加工作坊在未取得《环评》《生产加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塑料颗粒加工,属于非法牟利。”铁厂沟镇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黑作坊一般都选择在废弃的场所,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为了躲避检查,都是夜间生产。现场调查核实后,执法人员依法向该非法加工点下达取缔通知书,依法查封了20余吨、案值8万余元的塑料颗粒成品。

  据米东区环保局局长宋建斌介绍,小型塑料颗粒加工是一种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废水能严重污染当地空气、水源,危害附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目前,环保部门已查封了该非法加工点的电源,责令业主立即停产,限期拆除设备。宋建斌表示,环保局监察大队近期还将派人进行回访,确保其不再死灰复燃。宋建斌希望广大群众积极举报此类非法加工厂,提供线索,共同维护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