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坑热馕送给好心人
26日,在沙依巴克区炉院街片区长征新村社区门前,玉素甫江·依力(左)从馕坑中取出热腾腾的馕。(记者张利民摄)
新疆网讯 (记者梁淑芳)26日,玉素甫江·依力的第一坑馕出炉,他数了数,正好35个,这些都是他要送给街坊、社区工作人员和“访惠聚”工作组成员的礼物。
当日,走进雅山中路东一巷160号的大院就能闻到诱人的馕香。一个外形为正方形的馕坑高1.2米,内膛为球形,直径1米,底部有四个轮子。玉素甫江·依力是馕坑的主人,他将馕饼熟练地放进馕坑,搭档萨吾提·马木提正在旁边擀馕饼,蘸芝麻。周边围绕着小区的各族居民,等着吃热腾腾的馕。
“这个馕坑是社区免费搭建的,我要好好烤馕,用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 说着话,玉素甫江·依力手里的活并没有停。
4月初,在入户中,市商务局长征新村社区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发现,该片区自建房集中,流动人口多,贫困户也多。一时间,如何才能帮到更多的困难居民,成了大家考虑的焦点问题,每个人各抒己见。
“访惠聚”工作组成员杜晓亚说,自己喜欢吃馕,但社区周边没有,又了解到很多少数民族困难户基本都会打馕,就有了建馕坑的想法。
市商务局长征新村社区“访惠聚”工作组组长杨希林说,精准帮扶,建馕坑可行,考虑到客流,就专门定制了可以移动的馕坑,打好随时可以推着叫卖。
社区困难户玉素甫江·依力第一个报名。要知道,20岁的玉素甫江·依力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之前的工作大多集中在建筑工地。随着季节的变化,有近半年时间,他都面临着无事可做。这种不确定性让来自喀什疏勒县的玉素甫江·依力心急如焚,家里六口人,弟弟妹妹还在上学,来乌鲁木齐打工的他就是想多挣钱。
“我不怕吃苦,我相信只要好好干,就会过上好日子。” 玉素甫江·依力说,希望馕能代表他的感激之情。而对于将来的规划,他想着尝试打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等不同种类的馕,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帮助自己的好心人。
“巴郎子做的馕好吃,又香又软,太棒了。”48岁的居民吴建平边吃着手上的馕边称赞。
沙区炉院街片区管委会长征新村社区共有2182户、5527人,流动人口占一半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希林说,试点的移动馕坑运行不错,会考虑在炉院街片区的其他流动人口集中的小区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困难居民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