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和他那些渐行渐远的动物
新疆日报网讯 记者刘东莱通讯员周科2014年12月10日,泽普县布拉克生态园的胡杨叶落满地,十几只北山羊的后代在园里四处觅食。鸟笼里以前百鸟齐鸣的景象已不见,只有4只孔雀在笼里踱步。因为地下水位下降,生态园的池塘中间出现一个心形的岛,池水面积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几乎已经变成了水沟。
然而,在水沟里居然有几百只大雁与野鸭。由于布拉克生态园在十几年间救治受伤的候鸟,已经成为候鸟迁徙路线的停泊地。其中一些鸟儿索性就在布拉克生态园安居,不再迁徙。
然而数百只鸟儿并不能掩盖生态园的萧条。站在池塘边,就职于莎车县广电系统的秦勇常会想起十几年前生态园初建时的模样,几十种野生禽鸟在园里鸣叫,天鹅、灰鹤、大雁、黄鸭在池塘里相映成趣,北山羊在园里欢乐地跳跃。“只要我一不回忆,眼睛一看到现在的园子,心里就是一阵痛。”秦勇说。
30多年来,秦勇倾尽所有,对当地的野生动物进行救助。年近花甲的他虽然身体虚弱,但对野生动物依然有着不可遏制的爱恋。在他眼里,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是那么纯洁与善良。十几年来,秦勇时常到布拉克生态园与这些“精灵”独处,为了这个心灵宁静之地,他倾其所有,连他收藏了大半辈子的玉石也在所不惜。
秦勇从小喜欢野生动物,发现周围有受伤的野生动物,他就要出手相助。最初他把野生动物养到家里,后来家里养不下了,他就养到单位的院子里。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他喜欢救助野生动物,遇到受伤的飞禽走兽,往往送到他这里来,秦勇收养的野生动物因此越来越多。他就慢慢萌生了给受伤的野生动物建一个“家”的想法,2003年3月,他发现泽普县古勒巴格乡阿其玛村有一块湿地,有水有胡杨林,水是泉水,常年都有,特别适合野生动物生活。于是他就承包下来了那些湿地,以布拉克生态园(布拉克维吾尔语是“泉”的意思)命名。喀什地区林业局也因为他保护与救助野生动物,把布拉克生态园命名为喀什地区野生动物救助站。
这些野生动物要人工饲养,一年更需要十吨左右的玉米。秦勇雇了一家当地农民住在园子里,每月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看护与饲养园中的动物。
但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随着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园中开支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生态园的正常运行,秦勇想过以园养园,曾把生态园对外承包开放了两年。然而过多的人在园里活动与喧嚣,使野生动物受到了惊吓,一些鸟甚至因此而死亡。于是秦勇收回了生态园,决定自己承受一年十万元左右的费用。然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除了看守布拉克生态园一家人的工资外,每年十几吨的玉米费用让他十分为难。于是他不得不把自己多年收藏的玉石变卖,以维持一年十万元左右的费用。随着来往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生态园的维持越来越难,又反过来影响了对动物的救护。同时家人与朋友劝他放弃的说辞也让秦勇的心情愈发沉重,可这个倔强的男人没有放弃,只是希望有共同爱好的企业家、公益组织与喜欢野生动物的公益志愿者,帮他分担一下每年十几吨玉米的费用,共同帮他渡过难关,将喀什地区唯一的私人野生动物救助站办下去,让更多迁徙以及受伤的野生动物能在此休憩与颐养天年。“我一直是自己在弄这个事情,现在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一些帮助。”秦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