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科技局工作组三项措施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30.05.2016  12:53

  一、强化科技特派员工作,助力全市精准扶贫

  为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在常规选聘20名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根据各贫困村畜牧养殖、林果产业、设施农业等产业需求,自主申请与选派到20个贫困村为100名贫困人口帮扶,为贫困村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尤其是针对广大农户不会实际操作运用的问题,特派员认真进行了现场指导,耐心细致地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共开展技术服务2000余次,开展农业生产、良种推广、塑料大棚生产、果园管理等技术培训200期(次),受训农民3.5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560多人。在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聘请自治区、州、市、乡专家、教授、农业科技推广能手等,开展果园综合管理、农业综合生产、科学养殖、无公害生产栽培等技术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了广大农民科学务农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了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推动了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提升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及时下达了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户创建任务。截止目前,邀请林果、蔬菜、畜牧养殖等等专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宣传日、节能减排宣传等宣传活动7次,编印《蔬菜栽培技术资料汇编》、《蛋鸡养殖技术》等科普资料200册、技术资料8000份,现场咨询群众3200多科技特派办编发《科技特派员期刊》23期、农业科技实用技术信息等180余条,丰富和拓宽了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渠道,使群众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掌握了一门致富技术,增强致富信心和能力。

  三、狠抓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计划依托巴音学院的教育资源,实施校地联建“互联网+”行动,建成的集创意策划、创业培训、宣传推介、业务洽谈、网店营销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园。积极顺应“互联网+”产业发展新趋势,以全市30万亩优质香梨、红枣、葡萄、瓜类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主要承担全市乡村网店建设指导、大学生村官培训、运营服务和运行监管职能,使贫困农户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以加快速度精准脱贫。

  计划与市委组织部基层一道,推行“1+1+N”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模式,为每个行政村率先培养1名大学生电商村官、带动培养1名电商带头人、引导更多贫困群众学习电商、开办网店,让农民融入互联网+行动中来,推动思想的深层次解放。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创业热情,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农村电商领军人才。积极利用众创空间这个平台推动了全市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让更多群众借助电商平台,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