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报:我区科学普及“去极端化”工作向纵深挺进 ——全区爱国宗教人士代表走进新疆科技馆参观见闻
□本报记者张晨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模样?一年四季是怎样产生的?日食和月食究竟神秘在哪里?……3月18日,新疆科技馆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大屏幕上播放着科教片《宇宙与生命》,台下的观众被生动的维吾尔语解说和奇幻的画面牢牢吸引。
作为“自治区统一战线教育实践基地”,新疆科技馆曾接待过数以万计的观众,但当天来自全疆的280多名爱国宗教人士组团前来参观尚属首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走进科技馆,感到大开眼界。在观看了科教片、球幕影院、5D影院和体验高科技产品后,爱国宗教人士用感动、感谢和感叹三个词表达心中的喜悦。而与此同时,我区深入推进科学普及“去极端化”工作的大幕也正式拉开。
科学普及“去极端化”不断延伸“这次参观让我觉得自己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都不懂,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这么新奇,太有趣了。”观看了5D电影后,伽师县英买里乡巴格托格拉克村伊玛目木太力甫·卡地热兴奋地说。木太力甫·卡地热今年50岁,他说:“5D电影院的椅子会动,迎面有风或水汽吹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动感完美融为一体,从未坐过过山车的我,在电影院里只用了几分钟就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很震撼。我要让我的孩子多学科学知识,用知识改变自己。”
这几年,在巴格托格拉克村持续开展的“科技之冬”活动,改变了木太力甫·卡地热的观念。他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非常有用,我家伽师瓜的收入从过去每亩500元增加到现在的3500元。”
目前,在全疆开展的“科技之冬”活动、科学大讲堂、科学面对面、矫治人员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等,已成为我区科学普及“去极端化”工作中的重点工作,由自治区科协实施并逐步推进。同时,针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荒唐谬论,自治区科协还把科普资源开发作为新的切入点,编辑、翻译了一批双语科普挂图、折页、动漫微视频、乡村大喇叭、PPT宣讲模板等,面向基层群众,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用好科学才能过好日子“我们新疆发展得太快了,这都跟科技发展密不可分。回去后我要告诉广大穆斯林群众,只有相信科学,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我们才能过好日子。”在新疆科技馆一楼大厅,来自额敏县的阿訇赛力克·依马汗在讲解员的讲解过程中频频点头,他和一同参观的爱国宗教人士表示,回去后要做义务科普宣讲员。当阿訇30年,赛力克·依马汗出过国,也去过不少内地城市。他说:“科技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的孩子用笔记本电脑给我买了火车票,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农民种地,科技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回去以后我要告诉乡亲们,把科学技术当成宝贝,肯定没错。”
自治区科协科普部副部长路剑武介绍,现在全疆正深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引导农牧民运用科技致富,用科技力量对冲宗教极端思想。
人人参与科学普及“去极端化”近年来,自治区科协开展的科普大篷车巡展、科学宣讲等活动把科普资源送到了“最后一公里”,为推动科学普及“去极端化”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刘鹤是新疆科技馆的一名优秀科技辅导员,工作多年来她为无数观众做过讲解。她说,曾经有一位70多岁的老阿訇参观完科技馆后深有感触,说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少得可怜,就像是一个一岁的孩子一样。
老阿訇的感慨让刘鹤印象深刻,她发现群众对科学的渴求是很强烈的,每次为观众讲解起来也就更卖力了。刘鹤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科学普及“去极端化”要从自身做起,人人都应该做科学普及“去极端化”的宣讲员。
今年1月,自治区党委召开稳定工作会议,确定了将科学普及与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一起做抓手,“四管齐下”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打好“去极端化”组合拳。路剑武表示,今后,自治区科协将加大科学普及的力度,从科学认知、科学生活、科学生产三方面着手,大力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科普资源,不仅将宗教人士请进科技馆,还将组织宣讲团,把科学知识送下去,送到他们身边。3月18日,新疆科技馆的讲解员在为爱国宗教人士讲解3D打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