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科创星: 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31.08.2015  12:2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的呼吁,为全社会吹响了创新创业大潮的号角。

  如今,在丝绸之路古道的西安,科技创新的大潮也在风起云涌。在西安高新区,在中科院创新孵化园,一个个初具活力的创新企业正在这里萌芽。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大胆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拆除围墙、开放办所”,探索“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服务模式,打造国内第一个专注于“硬科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西北第一家专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天使基金;搭建西北第一个专注于科技创业的培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的“硬科技”创业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

  别具特色的创业

  时值八月,中国西北正处于“烧烤”模式之中,但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中科创星孵化园中,年轻的归国“创客”李玮琛正在率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研发“聋哑人手语翻译设备”。

  “聋哑人只要把我们这款设备佩戴在身上,使用手语时,这个设备就会通过连接的手机将其翻译成普通话,手机会告诉你他们想要说的话。”比奇科技公司创始人李玮琛给《中国科学报》记者演示了这款“手语翻译机”。

  别小看这个外观并不起眼的东西,这可是利用航天技术设计的手语翻译设备,带在手腕上就可以自动识别一些手势语言,从而实现聋哑人和正常人的交流。目前它已经可以识别十个手势。 中科创新孵化器品牌主管马力告诉记者,最近他们成功研制出原型机,创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按照计划,明年初设备将投入到初期应用阶段,到后年将实现产业化。

  在众多的高新项目中,为何当初会选择开发“手语翻译系统”呢?

  李玮琛告诉记者,在国外工作期间,他接触到在航空领域应用的人机交互技术,那时,研发“聋哑人手语翻译设备”的想法便如同一颗种子种在了他心里。

  为了能让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他辞掉了在国外让人羡慕的工作,回国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军中来,开始了“聋哑人手语翻译设备”研发的逐梦之路。

  半年前回国时,既没有资金又没有人脉,仅有头脑里的产品创意和带回的成堆资料的李玮琛选择进驻中科创新孵化园区,就是冲着西安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中科创星孵化园的天使基金和在西安光机所实验室基础上建立的研发平台。

  集群效应明显

  像李玮琛的比奇科技这样的公司,在中科院创新孵化园内正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
  据介绍,根据不完全统计,中科创星孵化器共引进、孵化、培育了50余家高科技企业,光电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其中,多家企业凭借其“硬科技”领跑行业技术发展。
  比如,奇芯光电掌握的核心技术在国际光子集成芯片领域具有唯一性。2014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制造日”上宣布光子集成技术国家战略,将成立集成光子制造业创新研究所,推动光子集成技术的产业化研究。而早在2014年2月,拥有该领域核心技术的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中科创星孵化器孵化成立。该项目团队所研发的光通信核心芯片产品,解决了光通信模块集成技术难点,达到光子集成芯片、器件和模块的产业化需求,在光子集成芯片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预计到2016年,仅华为、中兴等企业对该芯片的需求将超过百万片,累计销售金额将过2亿元。

  依托西安光机所科研平台,西安钧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玻璃增透镀膜液,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这种玻璃增透镀膜液,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玻璃、显示器屏玻璃和其他需要增透处理的玻璃领域,具有宽光谱增透、膜面硬度高、超亲水等显著优势。该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一经上市,即使得此类玻璃价格,从每公斤400元跌到100元左右。

  此外,还有超高速3D扫描、可穿戴手势识别等多个先进技术项目正在中科创星“苗圃”孵化。而将要启动建设的百亩光电孵化示范基地,将作为产业“加速器”,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陕西将拥有一批引领国际市场的科技型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效应也将进一步凸显。

  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中科创星孵化器的成功,也是西安高新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众多科技创新企业选择中科创星,也是看重西安高新区的独特优势。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主任宋琦介绍说,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陕西和西安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

  在创业孵化领域,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苗圃——孵化——加速”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创业园也是我国最早的孵化器之一,是我国首家获得“亚洲孵化器奖”的孵化器。2014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约占陕西省的65%。

  此外,西安高新区是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省、市设立有每年3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

  “近两年来,西安高新区实施了众创空间打造、创业人才培育、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创业投融资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等五大工程,构建创业聚集区,打造创业品牌的战略计划。”宋琦说。

  尤其是自2014年10月份投运的“创途在XIAN”,凝聚西安高新区20余年创业孵化经验与服务资源。目前已经进驻54个科技创业团队,其中7个项目获得天使投资2440万元,获得投资的比例超过12%,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开展各类创业服务活动283场次,参与创业者超过1.2万人次,带动了西安“众创空间”的全面发展,搭建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外地投资人把‘创途在XIAN’作为首选地和必来之地。”宋琦说。

  今年6月,西安高新区又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办“丝路学院”,共建“众创空间”“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研究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共同打造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立科研成果延伸应用研究机制,共建科技成果展示及转化平台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表示,借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的机遇,利用高校的科研创新成果和师生创新人才优势资源,将积极构建聚焦化、特色化、普惠制、结果导向型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西安高新区成为我国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成为新时期创新创业新乐园。

  记者手记

  创新创业已成潮流

  如今,夏季的暑热正在慢慢消退,但是在西安高新区特别是中科创星孵化园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年轻创客们创新创业的热情,仍如暑天晴空般热烈。

  处在创新中国时代的青年人生注定不平凡。比如米磊博士,在今年2月15日习总书记视察西安光机所时,他曾经向习总书记介绍其研发的“心血管内窥扫描OCT”——“扎针神器”,如今,他已经成为中科创星首席科技官。如今,中科创星正与西安光机所研究生院、西工大、西交大、西电、西邮,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奖学金,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在这里,记者还见到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生部众创空间已完成落实6个项目入驻,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原所区红宝宾馆(边家村)众创空间已与西工大签约,正与西电、西邮及西北大学洽谈,9月份完成外墙面改造,10月正式投入使用。所内所外,众多有利创新的政策和举措正在不断出台。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以及中科创星孵化器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就在8月11日上午,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姚引良来到西安光机所调研科技创新工作。他表示通过对西安光机所通过的调研,对陕西省“十三五”的发展更有信心。他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将西安光机所科技创新模式和通过中科创星实现成果产业化的模式在100家在陕科研院所复制,以提高陕西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

  这里的人们有信心,中科创星带动的这股创新创业大潮将奔流不息,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