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

17.11.2014  12:17

  

社区居民陈德福正在团结西路社区分馆阅读图书。(本报记者蒋晓摄)

  新疆网讯 在全国的社区图书馆高喊“空虚寂寞冷”的大环境下,乌鲁木齐市图书馆第十家分馆——团结西路社区分馆揭牌已整整一周。为了让这家分馆摆脱过去“单打独斗”的冷清,负责人高铭算是想尽了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在首府部分分馆借阅率不理想的状况下,为什么还要加快建立分馆的步伐?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市图书馆馆长靳艺星勾勒出了全市图书馆建设规划的蓝图:覆盖城乡一体的三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说白了就是,哪怕是家住达坂城区的牧民,在距离家门口15分钟脚程内的图书馆分馆,就可以通借通还市图书馆的任意一本书,以及阅读和下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靳艺星说,按照市民的需求购置图书及数字资源,让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借阅到市场上的最新书籍,彻底摒弃以往“等人上门”的服务模式。

  宣传方式:发布新书书讯

  家住团结路的夏米力江看了晚报才知道,原先的社区图书馆现在升级为“市图书馆分馆”了。“有市场上热卖的新书,还有500多本维吾尔语小说、名人传记、老年养生的书。”对于正在读研究生的夏米力江来说,最大的福利莫过于,在这里能登录万方、知网等数字资源网,免费下载所需资料,不用大老远往南湖跑了。

  在向市图书馆申请成立分馆时,高铭就在为如何提高人气想招儿。将原有的老旧、阅读率低的书全部撤架,给辖区1657户居民发放民意调查表,了解人们到底想看什么书。“现在的2000多册书基本都是按照居民需求选择的,一部分来自总馆藏书、一部分是我们采购的。我们会根据动态监测,借阅率低的书随时撤架,替换新书。

  万事俱备,高铭深知,绝对不能坐等读者上门,“得第一时间让居民知道这有什么书,宣传手段是个难题。”高铭说,该社区共有4813人,老年人占50%,少数民族占34.3%,真正的有效读者群为老年人和少年儿童。

  在辖区张贴新书通知、依靠楼栋长当宣传员,这两种手段可以满足不会用智能通信工具的老年读者;利用社区微博发布新书书讯,“或许可以争取更多的年轻读者。”高铭打算建立一个读书微信群,及时发布书讯。

  让高铭欣慰的是,付出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上周借阅人数已从之前的个位数上升至50人,借书量从一周3本上升至10本,每天到馆看书的读者能达到30人以上。

  建设分馆:覆盖全市

  根据市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加上揭牌一周的团结西路社区分馆,目前的十家分馆中有五家集中在天山区,水磨沟区有三家,米东区一家,高新区(新市区)一家,分别设在教育系统、社区、公检法系统和部队,有些分馆针对人群比较专业,不适合普通大众。

  靳艺星表示,十家分馆,尽管都有人去借阅纸质图书和下载数字资源,“但总体情况仍不理想”。至于不理想的原因,靳艺星总结了这么几点:一是社区流动人口居多,大部分是做小生意的,需要养家糊口,整日忙于生计,没有时间读书;二是青少年或忙于上学,或被当下文化娱乐业诸如电玩、网吧、智能手机等吸引,所以走进图书馆的并不多。

  “躺在床上、走在路上,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阅读,何苦要大老远去图书馆借书?所以,不能全怪人们不读书,要问自己,市民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图书馆能提供的服务是否足够便捷,藏书和资源是否足够吸引人们走进来?这才是现代图书馆需要深思的问题。”靳艺星说。

  从团结西路社区分馆借阅量上升的例子可以看出,不是人们不需要图书馆,而是图书馆分布不均、提供的服务不够便捷、藏书和资源不够吸引人。“现代人需要的图书馆,就是要方便,比如走路十五分钟能到,可通借通还。且藏书和网络上的电子书形成差异化,有符合大众口味的,有各个专业领域的,满足各类人群需要。”靳艺星说。

  据了解,2012年,市图书馆就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覆盖城乡一体的三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规划,要打造一个“通借通还”的统一技术平台,在总分馆之间实行“一卡通”,总分馆所有图书和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避免重复购书,最终实现市民在家门口的分馆就能借阅和归还总分馆的所有图书。

  “到那时,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图书馆体系就覆盖到了全市。目前该规划还在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当中,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加快建立分馆的脚步,为建造三级服务体系打基础。”靳艺星说。记者刘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