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西北油田全力打造千万吨级油气田
中石化西北油田公司塔河油田功勋井——沙48井
【编者按】1984年9月22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前身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首次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构造上的沙参2井开采出了高产油气流,首次实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沙参2井的突破,标志着西北油田的发现,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波澜壮阔的塔里木石油大会战,从此拉开了大幕。
30年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从沙参2井成功出油,到发现10亿吨级塔河碳酸盐岩大油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成为中国石化国内人数最少、人均吨油最高的油田;油气年产量从34万吨到900万吨当量的连续上产,跨入全国陆上10大油田之列,无不凝结着一代代西北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9月12日至14日,天山网记者赴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主体区块塔河油田进行实地采访,本文《中石化西北油田全力打造千万吨级油气田》为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发现30年系列报道第二篇。
天山网讯(记者王涛摄影报道)9月中旬,行驶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区块,在胡杨林中以及红柳沙包群中掩映着一口口油气井。油井之间的距离往往相隔数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远,这里少了那种在克拉玛依油田中常见的密集的磕头机(注:专业术语为游梁式抽油机)。
塔河油田是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的主力油田,分布在塔里木河沿岸从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一片狭长的总面积为37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56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被认为是人类征服“死亡之海”的空前壮举。这个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最新一轮资源评价,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50亿吨,其中石油80.6亿吨、天然气8.86万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盆地油气探明率仅为17%,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化第二大原油生产企业,国内陆上十大油田之一,油田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截至2013年底,西北油田在塔里木盆地登记矿权区块39个,登记面积14.38万平方公里,分布于塔中、塔北、巴楚及塔西南山前。2013年,原油产量达到737万吨,95%的产量是由塔河油田生产的。
车子行进在几百公里长的塔河油田,到处是植被比较茂密的胡杨林和红柳丛,生态环境明显要比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寸草不生的塔中好多了。当新的油井投产时,道路、电网、输油管一般都会通到那里。
在这里找油一点都不省心。西北油田技术人员介绍,塔河油田油气储藏特点的专业术语叫“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通俗地说,就是这里的地质储藏条件类似于南方云贵高原一带的喀斯特溶洞地形,地下是一个个缝洞,储藏在地下的油气资源就随着这些缝洞呈串珠状分散储藏在多个地方。克拉玛依油田和中东波斯湾油气田地下储藏条件比较好,就像是一个完好的大油桶,上面插个管子就能把油吸上去;而塔河油田地下的油气资源开采,油井如果找不准串珠所在位置往往就打不出油来。而这里的油井井深往往在五六千米,投入都在上千万,打不出油就意味着投资打了水漂。
塔河油田的“沙参2井”和“沙48井”两口油气井很能说明其油气开采特点。现在,西北油田专门在这两口井上建立了纪念碑。
沙参2井被称为西北油田的“发现井”。1984年9月22日,由原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前身)第一普查勘探大队六○○八钻井队钻探的沙参2井,当钻至5391.8米时,喷出了高压高产工业油气流,初步估计日产凝析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沙参2井在新地区、新领域、新类型和新的深度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开拓了在塔里木盆地找油找气的新局面。正是从那时起,地矿部、石油部都加大投入,开始大规模、系统地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开展石油勘探工作,从此拉开了新疆塔里木石油会战的帷幕。
1989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部联合召开“塔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庆功表彰大会”,西北石油地质局第一普查勘探大队6008井队沙参2井抢险保井青年突击队被授予特等功。沙参2井的诞生,验证了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理论的正确,这一理论的领军人物、时任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地质师康玉柱后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但是,在沙参2井诞生后的10多年间,西北石油地质局一直未能找到其他高产油气井。直到1997年10月,西北石油地质局在离沙参2井80多公里远的沙48井喜获高产稳产油气流,日产原油400吨以上、天然气1.4万方。截至2014年7月底,沙48井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700多天,先后经历了自喷采油、机械采油、注水采油三个阶段,目前正在开展注气采油先导试验。沙48井已累计生产原油73.34万吨,天然气4000余万方,单井产量之高国内罕见,是塔里木盆地第一高产井。沙48井以及附近的沙46井、沙47井先后都获得高产油气,从而奠定了西北油田的开发基础。
西北油田的科研人员自此自主研发探索出了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储存预测与识别技术,将地底五六千米以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及缝洞型油藏的形态查得一清二楚,打开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宝藏的大门,勘探井成功率、开发井建产率逐年提高。目前,其勘探井成功率达到了48%。
沙48井被称为塔河油田的“功勋井”,已成为西北油田著名的“文化名片”,承载着西北石油人的光荣与梦想。
复杂的地质条件也使塔河油田的油藏形成了“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硫化度”的特点,这种“国外少有、中国独有”的油藏特点也给油气开采带来了“世界级难题”。
按照国内标准,地下原油黏度超过50毫帕秒就属于稠油。而塔河油田原油黏度超过1000毫帕秒,局部区块最高达到130万毫帕秒,形状就像“大油饼”,即使人站在上面跺几脚都不会变形。而这种“鬼见愁”的油藏占到油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经过不断探索与创新,西北油田自主创新形成以掺稀油降黏工艺为主、化学降黏工艺为辅的稠油降黏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超稠油井的开采难题。目前塔河油田掺稀降黏覆盖率在90%以上,催化降黏节约稀油率在30%以上,掺稀降黏累计生产稠油上千万吨。
2011年,西北油田“塔河奥陶系碳酸盐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科技引领下,西北油田油气产量连年跃上新台阶。1984年,沙参2井发现后,西北油田油气年产量为30万吨;2007年原油产量突破500万吨,成为中国石化第二大原油生产企业,国内陆上十大油田之一;2013年生产原油737万吨,开采天然气16.4亿立方米,合计油气当量达到900万吨,连续17年继续实现油气当量增长,成为中石化最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区和接替区。截至2013年底,西北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储量16.74亿吨油当量,油气产量累计达到8802.59万吨。
据西北油田新闻发言人余满和介绍,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西北油田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与地方融合发展,为促进油地和谐、民族团结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西北油田上交地方财政税费31.81亿元。同时,依托丰富的依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积极扶持当地企业提升发展能力,以原油供应为基础的当地产业用户由4家增长到2013年的9家,供应量由2011年的371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477万吨,占2013年总产量737万吨的65%;本地转化生产天然气16.4亿方,当地供气量达9.5亿方,占总产量的58%,并对地方工业用气、城市民用气优惠费用达1.58亿元,有力推进了油区城市工业用气、居民生活用气的建设进程。西北油田先后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新疆十佳最具爱心慈善企业”、“自治区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余满和说,“十二五”期间,西北油田将按照“坐稳塔河,评价玉北,攻克塔中,突破外围,油气并举,快速增长”的工作方针,以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会战为主线,持续加快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建设进程。到“十二五”末,西北油田预计年产原油将达到85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0亿方,建成千万吨级大油气田。
相关链接:
中石化“十二五”将在新疆库车建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中石化塔河油田利用太阳能开采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