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四大支柱产业借力“短平快”迅速发展 3个月带动1万多农民就业

18.12.2014  10:30

说起和田,很多人不由得会想起和田玉、羊毛地毯、红枣、艾德莱斯绸等。那么,“短平快”项目在和田地区实施以来,会给和田的这些优势产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和田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艾斯克尔·阿布都拉,和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党组书记魏孔文。

记者:和田的特色资源丰富,“短平快” 项目在和田的推进有哪些特点?

艾斯克尔·阿布都拉:和田地毯、艾德莱斯绸很出名,红枣、杏子等特色资源也很丰富。“短平快”项目实施以来,我们结合本地这些资源、产业特点,主要支持纺织服装、地毯、农副产品、维药四大支柱产业。

短平快 项目实施后,和田地区积极申请“短平快”项目资金3.6亿元,计划在两年内完成。为确保项目落实到位,和田地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明确了责任分工,将“短平快”项目资金分三次拨付补助企业:企业投建先拨付30%,工程主体完工再拨付50%,最后验收就业到位情况拨付最后的20%。这其中,就业指标是我们考核企业能否得到“短平快”补助资金的最重要指标。只要我们跟人社局核实到企业没有就业人数,就不予拨付补助资金。

和田第一批“短平快”项目共有83个,目前到位资金1.2亿元。“短平快”项目实施后,短短3个月就带动本地1万多农民就业,提前完成了地区计划的就业任务。不仅如此,短平快 项目还促进了本地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大量个人作坊、小微企业都在 短平快 推进过程中快速成长。

记者:“短平快”项目的实施,给和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艾斯克尔·阿布都拉:和田地区第一批“短平快”项目实施后,吸纳了不少富余劳动力就业。比如,新疆阗羊羊毛纺纱厂吸纳就业500人,和田尚亿服饰服装基地吸纳400人就业,墨玉县霸丽穆商贸公司服装项目吸纳400人就业。

在 短平快 项目的鼓励、扶持下,企业投资热情高涨,通过资金支持,一批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进度加快,投资力度明显增强。许多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正式企业,小企业成长壮大,甚至成为地区行业内骨干企业。

尤其是和田手工地毯、民族服饰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变化最大。2010年以前,和田地毯企业只有5家。实施“短平快”项目以来,地毯企业迅速发展到40多家,直接带动7000多人就业,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 万人;以前,和田从事服装服饰业的都是些小裁缝店、个体户,产品也没什么品牌。现在,全地区已有12家以上有规模、有品牌的服装服饰企业;以前,和田地区的红枣、杏子几乎都靠商贩收购销售,加工企业极少。现在,和田地区已经有20多家相关生产加工企业。

记者:采访中有不少企业反映,当地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企业安置就业比较困难。对此,和田政府打算如何解决?

魏孔文:和田富余劳动力较多,却同时存在“用工难”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富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企业安置就业需要投入的培训成本较大,但拨付的补助资金有限;二,部分企业硬件设施投入不够,和田部分乡镇相距很远,很多就业者不愿离开家,企业如果无法做到对用工者就近就地就业,或者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就会面临劳动力不稳定的难题。

对此,我们也在针对问题进行多方协调,希望能尽快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