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援疆聚民心北京和田一家亲
“姜叔叔是好人,北京援疆干部都是好人!”
“姜书记在洛浦收养了一位无助的维吾尔族女孩,比对自己的亲女儿还要亲。”初冬时节,记者在洛浦县采访时,县委宣传部一位干部对记者说。
北京援疆干部、洛浦县委副书记姜亦生收养古丽帕日扎提·阿不杜艾尼源自他的一次调研工作,当他了解到16岁的古丽帕日扎提是孤儿后,就主动与她结对帮扶。
当时,姜亦生从洛浦县儿童福利院认养古丽帕日扎提时,她已经读高一了。自从认养之日起,姜亦生就把这个孩子当成亲生女儿来看待,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她,更给予了亲情关怀。
古丽帕日扎提在和田市一中寄宿读书,周末回到洛浦县儿童福利院。每到周末,姜亦生都到院里看望古丽帕日扎提。
每到周末,洛浦县北京援疆工作队的人员都会催问姜亦生:“姜书记,您赶紧去把女儿接过来啊?我们都想她了!”
于是,在洛浦县城,人们会经常看到一群汉族人,带着一个维吾尔族姑娘走在大街上。遇到熟人,古丽帕日扎提就会骄傲地指着一位大高个子说:“他是我的汉族叔叔!”
在姜亦生的带动下,在洛浦工作的24位北京援疆干部,每个人都帮扶了一位维吾尔族的困难学生。
对于古丽帕日扎提的身世,姜亦生知道的很少,也不好意思去问,怕勾起她痛苦的回忆。“怎么说呐,古丽帕日扎提2岁时,被父母送给她的姨姨收养。后来,她姨姨去世了,由于父母无力抚养,9岁时被村委会送到了县儿童福利院。”洛浦县儿童福利院院长热则耶·玉苏普说。
姜亦生的爱人和女儿,也知道姜亦生在洛浦有了一个干女儿,于是,今年夏天,她们来洛浦时,特意买了学习用品和衣服送给古丽帕日扎提,让古丽帕日扎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今年8月20日是古丽帕日扎提的生日,洛浦县全体北京援疆干部和她一起过了一个生日,大家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清真餐为第一次过生日的古丽帕日扎提庆祝,当看到大家点上生日蜡烛、唱响生日快乐歌时,她眼含泪水激动地说:“姜叔叔是好人,北京援疆干部都是好人!”
今年,古丽帕日扎提考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姜亦生在送给她5000元的学习、生活费用后说:“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们对你的期望!”“放心吧姜叔叔,我一定会努力的。”古丽帕日扎提点着头回答道。
“北京妈妈”薛献军
薛献军来自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从2008年到现在,她先后四次援疆支教,分别在墨玉县第二中学、和田市第五中学当英语老师。
“我自豪地骑车疾驶在和田市的大街小巷,进行着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援疆支教。觉得自己的工作多么有价值,永远无悔。”这是薛老师今年春季写下的日记,记录了她支教时的经历和感受。
薛献军支教的第一所学校是墨玉二中,她负责整个初一年级90多名学生的英语课。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薛献军很喜欢这些可爱的男女学生,她认真备课,倾注全部感情和心思讲课,课余时间还进行个别辅导和家访。
初一班长杨文文是一个文静的汉族女孩,眼神里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薛献军从班主任老师那里打听到杨文文的父母是从河南到新疆打工的,家里的日子很紧巴。杨文文除操持家务外,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薛献军买上水果和学习用品,骑车来到杨文文家在县城修造厂租住的房子里。从此,薛献军成了这里的常客,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扶助这个弱小的孩子。“除了学习上的帮助,薛老师还经常在生活上接济杨文文,多的时候上千元,少的时候几百元。”11月15日,杨文文的母亲王瑞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已是成都大学大二学生的杨文文在谈起薛献军的帮助时说:“没有薛老师的悉心帮助,我可能上不了大学。”
墨玉县乌尔其乡中心小学教师热孜宛古丽·如则麦麦提提起薛献军从读高中到上大学对她的帮助时说:“要是没有薛老师的坚持,毫无疑问,我肯定早就结婚成家,成为一个家庭妇女了。”
多年前热孜宛古丽正读高一,家庭生活困难,父母不愿意让她再读下去了。薛献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找到了热孜宛古丽说:“我想到你家看看。”薛献军和热孜宛古丽一起见到了热孜宛古丽的父母、哥哥和弟弟妹妹。了解到她家里生活拮据,父母对她读高中不乐意。薛献军就向热孜宛古丽的父母介绍起了热孜宛古丽优异的学习成绩,耐心说服她的父母,一定要坚持让热孜宛古丽上学,决不能耽误了孩子。
回到学校,薛献军还为热孜宛古丽交了学费。经过薛献军的努力,热孜宛古丽得以继续上学。
薛献军在和田支教时,还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了墨玉县、和田市14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如今,这些学生有的在上大学,有的已参加工作。
“在课余时间,学生们说薛老师,我们今后称呼您北京妈妈吧。我当时特别感动,我说好,没问题。今后你们就叫我北京妈妈吧!在教学过程中,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让我对和田这个地方流连忘返。援疆是我一生的财富,对我人生来说,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薛献军说。
“北京来的国书记,和我的亲人一样亲!”
“国书记来了!国书记来了!大家快出来!”墨玉县敬老院因为北京市援疆干部、墨玉县委副书记国学利的到来,而热闹了起来。
这是国学利周五必来的地方,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和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促膝而谈,聊聊家常。
到墨玉县上任两年来,国学利已经把墨玉县的16个乡(镇)走遍了。
国学利在一次下乡调研中,发现奎雅镇奥图拉卡伊古鲁村80多岁的孤寡老人图热汗·肉孜生活非常困难。当国学利走进老人不到20平方米的泥巴墙老房子里,看到昏暗的屋子里什么都没有,心里很不是滋味。
通过与老人聊天,国学利了解到,图热汗长期患病,有一个养女早已出嫁了,目前一人独居。经济方面除了有几棵核桃树每年收入2500多元和每月120元的农村低保外,再没有其他收入了。临走时国学利掏出500元钱放到图热汗手里说:“老妈妈,以后您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说。”第二天国学利又买上米、面、油等生活品送到老人家里。
从此,图热汗老人就一直记挂在国学利的心里。每次下乡他都要顺便去看望老人,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每次节日都要给老人送去生活品。去年年底,国学利又协调镇里帮助老人享受安居富民房政策,盖了40平方米的新房子。
今年在北京过完春节后,国学利返回墨玉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图热汗老人。当他带着慰问品走到老人家门口时,发现门是锁着的,一问邻居才知道图热汗住院了。国学利马上赶到医院,在病床上的图热汗一看见国学利,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的病治不好了,医疗保险手续不全也没法报销。”
国学利坐在老人身边拉着她的手安慰道:“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您不要着急,会治好的,不要担心医疗费问题。”国学利给老人留下500元的营养费后,马上与医院沟通,并协调解决医药费问题。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图热汗老人终于康复出院了。她逢人便说:“北京来的国书记,和我的亲人一样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