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看新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者按:幸福来自哪里?
幸福是美好的愿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如何,幸福都离不开周围和谐的环境。如今,生活在新疆的百姓,生活越来越和谐,幸福指数也在与日俱增。
近年来,新疆党委、政府以民生建设年为抓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2014年已经是新疆的第五个民生建设年,从各族兄弟姐妹的一张张笑脸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行走在乌鲁木齐,天空更加蓝了,呼吸更加顺畅;一辆辆崭新的BRT穿梭在大街上,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新疆女性“靓丽工程”的实施,让更多的女性找到了自信、快乐,享有更美好的明天……
景涛:BRT就像咱们的“观光车”
景涛是80后,也是一名在乌鲁木齐市上班的普通公务员,有着规律的上下班时间。和乌鲁木齐市许多普通的市民一样,这些年他亲眼见证并亲身经历着这座城市惊人的变化,高架桥越来越高、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越拓越宽……
尤其是自从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正式在乌鲁木齐市运营以后,他便选择乘坐BRT出行,感受这种便捷交通方式的魅力。
他说,现在已经进入秋天了,阳光很好,透过明亮的车窗,每天都能够欣赏到窗外多彩的城市光影,就好像坐上观光车旅行一样,每天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不断进步的力量。
最初将BRT纳入乌鲁木齐市公交运输系统的时候,BRT并不像现在这样受欢迎。“当初听说要建立BRT,尤其是单独开辟一条道路仅限BRT通行,人们担心这会让本来就拥挤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景涛说出了最初建BRT时,市民的不理解。
2011年8月底,BRT1号线试运营,连续几天,市民乘坐BRT的热情持续高涨,不少站点还没到发车时间,站内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BRT 一出发就让景涛禁不住“啧啧”赞叹。“虽然挤了点,但避免了堵车影响,速度还是很快。”他认为,作为乌鲁木齐市的第一条快速公交通道,BRT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对推动城市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效果理想以后推广到各地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平稳、快速、畅通。”事后回想,景涛这样说,“虽然我不知道当时第一辆BRT快速公交的运载量有多大,但是这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乌鲁木齐市几乎所有乘坐公交车的人都想见证那一刻。”
如今,每天,一辆辆干净整洁的BRT公交车都会准时准点出发,平稳地穿梭在专用车道上,满载出行的乘客从城市的这头穿梭到城市的那头。
现在,选择乘BRT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而这项改造交通的民心工程也越来越被老百姓喜爱,在严格控制噪音发出的环保要求下,BRT将会使乌鲁木齐的城市交通越来越便利、环保。
目前,乌鲁木齐市已经开通了BRT1、2、3、5号线,BRT6、7号线及其支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设计和建设。乌鲁木齐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刘俊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7号线的46辆公交车已到位,剩余30辆也将于近日陆续到位,预计10月下旬便可以通车。
杨丽:期待蓝天永驻
天空越来越蓝了、空气越来越好了、夜晚能看到星空了……作为“蓝天工程”受益者之一的乌鲁木齐市市民杨丽,深刻感受到了乌鲁木齐市“蓝天工程”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
杨丽是乌鲁木齐市一家公司的职员,2007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乌鲁木齐市。
令杨丽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学毕业刚刚步入社会工作期间,她与同学合租一套简单装修的房子,房子里没有冰箱,到了冬天,她们会把买来的食物放在室外窗台上冷冻,第二天会落上一层黑黑的灰尘;如果是下雪天,雪面上也会落上一层黑黑的灰尘,若不小心沾在衣服上,都无法洗去。
“冬天乌鲁木齐市天空中的雾霾很重,周末想去户外溜冰但看看室外灰蒙蒙的天空,心情就变得压抑起来,就打消了出门运动的念头,只能窝在房间里看电视。”杨丽说,“偶尔去公园转转,看到的麻雀身上都是脏兮兮的,心中会有一丝莫名的伤感。”
2009年,乌鲁木齐市启动新一轮“蓝天工程”,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陆续实施了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能力建设等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致使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改善。2014年1月,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发布消息:2013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4天,优良率达83%。
随着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的陆续启动,生活在乌鲁木齐市多年的杨丽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乌鲁木齐市空气的变化。
“从2012年开始,我就感觉到乌鲁木齐的大气污染情况有所好转。特别是2013年冬季,感觉乌鲁木齐市的天空非常蓝,空气质量也好,我经常去乌鲁木齐市的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玩。2013年冬季的雪也比往年白很多,在公园里看到鸟儿叽叽喳喳在洁白的雪地上打闹嬉戏,我的心情也特别好。”杨丽说。
“以前,都是在农村的夜晚才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没想到2014年在小区的空地上也能看到星星。”杨丽兴奋地说。
杨丽希望乌鲁木齐市能够永远“留住”蓝天。
合那依协木:让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路
从一个服装店的老板,经过三年的努力,成为一名合作社理事长,并带动乡里的400多名维吾尔族姐妹实现就业,如今,她的目标是开一个织袜厂,带领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路。她就是新疆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十字绣合作中心理事长合那依协木。
合那依协木的转变要归功于新疆女性“靓丽工程”。
“多亏新疆女性‘靓丽工程’的实施,我的服装店才能快速发展起来。今后,希望在新疆妇联的帮助下,有更多的维吾尔族姐妹能够走上致富路。”提起新疆女性“靓丽工程”,合那依协木内心充满感激,同时,她也对“靓丽工程”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合那依协木原本是新疆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的农民,2005年,精通维吾尔族刺绣的合那依协木在家人的帮助下,在乡里开了一家民族特色刺绣服装店,主要经营手工刺绣的花帽、维吾尔族服饰、地毯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
“那时,我们店里的生意很冷清,每年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计。”近日,合那依协木说。
2011年,新疆实施的22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的新疆女性“靓丽工程”启动。
2011年,在新疆沙雅县妇联的扶持下,合那依协木争取到了新疆女性“靓丽工程”项目的扶持资金,2011年年底,她与乡里其他从事民族刺绣的妇女合伙成立了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十字绣合作中心。
让合那依协木意想不到的是妇联不仅给十字绣合作中心提供了发展资金,还千方百计帮她招揽生意,并带领她去全国各地的展会上推广本民族的特色手工艺品。随着十字绣合作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她们修建了自己的厂房,还逐步上了机械化生产线。“我们的特色手工艺品特别受欢迎,在市场上很好卖。”合那依协木开心地说。
合那依协木告诉记者,她的十字绣合作中心已经吸纳了20多个会员,现在,乡里有400多名维吾尔族姐妹帮助她们刺绣。
“这些姐妹以前都没有工作,每天在家里闲呆着,现在她们每月可以挣到1200元到1800元的工资。”合那依协木说。
对于未来,合那依协木早已经给自己确立了目标。
“我希望在妇联的帮助下,能够争取到更多的项目扶持资金,开一个织袜厂,这样,就能带领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路。”合那依协木真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