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盛开的地方——军垦第一城石河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这里是被称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的石河子,她是一座年轻的城。
竖立在广场中央的“军垦第一犁”雕塑,诉说着当年军垦战士用人力拉犁开荒的艰辛。如今,它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这座靠精神信仰支撑的城市,如何在昔日的亘古荒原上建造了一片绿洲,并履行着新时期中央赋予兵团新的使命。
石河子市,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窗口城市,十几年来持之以恒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追求的就是让军垦第一城的兵团人生活更美好。
新时期 新使命
“壮哉,年轻之城,神采奕奕,建设大军,步履铿锵;……荣哉,军垦之城,不辱使命,矗立边关,铁壁铜墙。”正如这首《石河子赋》所说,这片生机勃发的绿洲上,石河子正向更宏伟的发展目标前进。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培育,石河子已形成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等多层次的群众文化体系。寒冬时节的早晨,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是数千名群众还是自发聚集在市区各个广场,随着优美的旋律载歌载舞,尽情享受着“军垦第一城”的和谐安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共和国军垦事业发展的基石。石河子第二小学采取配备年轻党员担任少先大队辅导员、选拔军垦文化小记者和讲解员等形式,推动军垦文化在学生之间口口相传,确保军垦文化成为学生成长中的精神净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石河子有着独特的人文环境,被誉为“诗城”。如今,由著名诗人艾青题名的当地诗刊《绿风》,已成为全国诗歌界有深远影响的三家诗歌刊物之一。在此影响之下,石河子现有文化艺术协会12个,会员多达3000余人。近年来,这些文化艺术协会发表的文学作品达500多万字,出版小说、诗集和报告文学集20部。生活在石河子的兵团人无不自豪地说,石河子的风都是绿的,那么的清新,那么的充满着活力。
要金山 更要青山
20世纪60年代初,艾青面对这座年轻的城市,发出倾心的咏叹:“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然而,伴随着石河子市加快工业化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影响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石河子市环保局副局长粟志峰说,2000年石河子市燃煤总量不足100万吨,到2013年已经攀升至1200万吨,电力企业的燃煤污染物成为石河子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针对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强烈意见,石河子出台了环境综合整治的10项措施:市区范围内不再新增燃煤电厂、关停部分小火电机组、实现国控和师控重点源在线监测、完成燃煤电厂的储煤封闭、启动机动车尾气管理工作和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奖励资金1000万元等。
去年石河子全年共发布空气质量日报365期,空气优良率为83.6%;今年截至11月底,石河子空气优良率达91%,较去年全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
“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广大兵团人生活得更美好。”石河子市委书记徐志新说,一定要让群众从创建中得到实惠、看到变化,共享创建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石河子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军垦魂 中国梦
石河子尽管只有短短64年的历史,但由于当年这些怀有建设边疆共同理想、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在这里长期共同奋斗,与大自然共生共荣,形成了其特有的红色军垦文化内涵和“兵团精神”。
身边的人,最容易感人。张飚,是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原检察官,2011年退休,从事政法工作32年。他牢记宗旨、忠诚履责、秉公执法、勤勉敬业,推动浙江叔侄杀人案平反昭雪,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没有想过放弃,只因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兵团精神永不褪色。在石河子的大街小巷,不时能够看见几位全身戎装的老军垦,手臂上戴着红色的“文明监督员”袖标。78岁的肖瑞文老人,是红山街道三十三社区年纪最大的一位文明监督员,他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社区报到,然后同其他几位老军垦一起上街巡查。
为强化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石河子组织600余名身体健康、热爱公益事业的老年人担任文明监督员,对市民不文明行为和市容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和劝导。“坚持工作下去,这是我们的决心,我们是永不退休的军垦战士。”75岁的潘志德老人声音洪亮地说。
“绿洲像海洋,瓜果甜又香,赛江南不夸张,吃喝穿戴不发愁,军垦战士住高楼,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点灯不用油,花钱基本不发愁,如今生活真甜蜜……”军垦老战士们饶有兴趣地朗诵起自创的诗歌,赞美着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石河子。 (李秀芩 蔡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