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雪域边关有个幸福的“家”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巡逻途中翻越雪山达坂(资料片)。 姬文志 摄
“战友是梦,睡也思念;战友是魂,嵌入心田;战友是缘,一世相牵;战友是路,越走越宽……”战争年代的战友,是出生入死的伙伴;和平年代的战友,更珍惜彼此之间那份真挚、融洽、亲密无间的友谊。4月下旬,记者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采访,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战士们交流时,听到了一段段他们在雪域高原用刻骨铭心的军旅情演绎出的动人故事。
“死亡之谷”战友肝胆相照
红其拉甫边防连是一支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的荣誉连队。由于常年驻守雪域边关,连队官兵时刻要面临各种复杂的斗争和艰苦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新兵上任,第一次出任务难免会惊心动魄,有些任务难度更高,还会危及生命。因此,老兵带新兵、前辈帮后辈,是建连以来的一个传统。
战士们对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巡逻任务印象最深刻。张浩岩在一次巡逻中一不留神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块,他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右手掌被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帮他包扎过后,指导员、副班长带领他走过崎岖山路,一路上不停嘱咐他如何调整呼吸,如何稳步前进。最终,张浩岩手脚并用爬到点位。凝望着石块标记的点位,想起一路上的艰辛和战友们的陪伴,张浩岩向点位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周航琦也忘不了巡逻中经历的“峡谷惊魂”。一天,巡逻队伍来到一处冰雪覆盖的狭窄弯道,左侧是深达20多米的乱石沟,右侧是陡峭的山坡,马蹄踩在冰雪上发出向下打滑的声音。就在这时,周航琦的马前蹄滑了一下,他从马背上滑了下来,一只脚被套在马镫里,人和马往悬崖边滑去。指导员王烈飞见状后飞身下马,扑到军马前,拼命拽住周航琦的手,幸亏这匹马自救能力强,挣扎几下终于站了起来,周航琦挂在马背上深吸了一口气……
无论你是新兵还是老兵,无论你的能力强弱,在红其拉甫这个“死亡之谷”淬炼成钢,完成戍守边关的重任,都离不开战友们的互相扶持,离不开前辈们的悉心教导和挺身而出。正是这样的生死相依、肝胆相照,雪域高原上的战友情才显得更为深厚和珍贵。
营造温馨连队“大家庭”
近年来,连队营地吃、住、行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了。这有赖于国家对边关战士们的关怀照顾,还因为战士们将连队当作自己的家,一心一意爱这个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刻苦钻研、发光发热,把连队建设成了一个充满温暖、充满活力的“大家庭”。
杨建刚是连队里的多面手。从上等兵开始他就一直负责连队温棚的种植。他笑称“锄头就是我的枪”。高原的特殊环境让种菜成了一门深奥的学问,温度、湿度、日照时间都要拿捏得刚刚好。训练之余,杨建刚找来书籍仔细研究,亲自去温棚收集数据。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摸索出管理温棚的秘诀,战士们吃到自己种的蔬菜别提多高兴了。今年,杨建刚和战士们又在温棚里种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和花卉。小小温棚为战士们的家带来绿色,带来生机和活力。
王统忠是司炉工。来到连队第一天,看到前任司炉工正一个人艰难地向营区外拉煤灰,他连忙上前帮忙。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带给战友们温暖的人”。第一次值班,为了保证战士们在温暖的营房入睡,王统忠一晚没合眼,生怕火灭了。摸清规律后,王统忠每天8时便起床洗漱,5分钟解决个人问题后便开始清理煤渣、填煤,顾不上锅炉房机器轰鸣、灰尘噪音、憋闷的潮气和指甲缝里永远清理不干净的黑煤渣,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是除了训练以外,王统忠最在意的事。他说:“战友们带给我温暖,我要加倍还给他们!”
现在,连队日常生活所需的水、电、暖等各岗位都有专人值守,很多战士已经成为各个岗位的“专家”。为给战士们在工作、生活上创造更好的条件,连队还组织开展了“练好基本功、当好带兵人”活动,加强创新理论、现代科技、科学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部队建设。同时,通过举办联谊活动,设身处地为战士们解决找对象难、亲属探亲难等问题。此外,连队还为战士们开办了计算机操作、英语学习、电器维修等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帮助战士们成长成才。
雪域高原见证温暖与眷恋
有人说,“如果你恨一个人,请送他来红其拉甫;如果你爱一个人,也送他来红其拉甫。”时任连队司务长的刘彦昆听说自己被派往红其拉甫边防连时,内心有点抗拒。本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来到了连队,没想到,比高原反应更刻骨铭心的,是战士们敲锣打鼓热烈欢迎他的“意外”阵势。刘彦昆既感动又尴尬,自己的不情愿与战士们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从那以后,刘彦昆在全连战士的支持和帮助下,成了连队劝不走的“大管家”。如今再回连队,刘彦昆还是习惯性地走进炊事班关心战士们的伙食,走进连队大院,看看他曾熟悉的那些家当。
在连队里,穷人家的孩子早适应,富二代、独生子则常要经历“阵痛”。今年23岁的李文沛家境优越,从小被家里娇生惯养。刚入伍时他体重达190多斤,进了连队便得了“小胖”这个外号。刚入新兵连,李文沛体能成绩就拖了全班后腿,加上他在家养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很快就引起班长的“特别关注”。班长、连长、指导员轮番陪伴“小胖”“加餐”训练、帮他控制饮食、为他做心理引导……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小胖”有了全新变化:体重降到160斤,各项体能达标,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小胖”还自学了绘画、二胡,未来他还立志要学习写作、书法,生活学习态度有了大转变。家里心疼他,劝他换去别的连队,“小胖”却表示坚决不离开。
谢铭军刚来连队时极不适应环境,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流,经过军医杨善文的心理引导后,渐渐打开心门,变得开朗起来;蒋利葵被战友们为他准备的18岁生日庆典感动得热泪盈眶,军营成人礼成为他心中难忘的记忆;田壮性格急躁,刚入伍时动不动就撂挑子不想干,在指导员和连长的耐心帮助下,田壮成为连队里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之所以连队能留住人,还因为这里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工作再忙,每月也要为战士过一次集体生日;新兵下连前半月,执勤全由老兵承担;有人生病,大家都争着陪护、喂药、送饭;巡逻归来,总有战友帮忙卸装具、递热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战士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让连队成为温暖战士们的家。
帕米尔高原的雪山、白云、草地、牛羊,见证着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友们之间的纯粹感情。虽然这里全年8个月都处在寒季,但战友之间的深情,温暖着彼此的心。这样温暖又温馨的家,谁又忍心离去呢?(刘婷)
(责编:李龙(实习)、周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