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建新解读绘画中的新疆

02.09.2014  20:59

  新疆网讯首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参展作品中,新疆题材的画作尤其吸引观众。其中专题展《司徒乔与新疆》《新疆印象——青年艺术家画新疆创作展》,还有近50位新疆本土画家们代表作的集体亮相,共同构成此次双年展的亮点。

  从画坛前辈司徒乔、黄胄、靳尚谊,到当代青年画家,他们的画笔都曾描摹过新疆。不同年龄段的画家,为何对新疆题材情有独钟?新疆这片土地,怎样补给和滋润着绘画创作?

  7日,记者专访画家、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刘建新,在他的解读中,答案逐一浮现。

  

                                                        白展望《民居》(布面油画)

  双年展上的新疆题材,吸引关注

  7月7日,记者走进师大附近的一幢住宅,画家刘建新的画室就在这栋楼里。

  画室内悬挂着他正在创作的系列油画作品——《甜茶》。

  这一系列中的三幅作品在此次双年展中亮相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

  《甜茶》是一组深具新疆地域特色的作品。

  七位神态、动作、年岁各异的维吾尔族男士,在餐桌前就坐饮茶,桌上摆放着方块糖和茶具。

  黄色的背景,突显南疆炎热的天气。男士的阳刚之美,和“甜茶”形成对比,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寄寓,刘建新对记者说。

  刘建新《甜茶》之外,在本届双年展中,其他新疆题材的画作,亦受观众欢迎。

  尤其是在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展出的专题展《司徒乔与新疆》和《新疆印象——青年艺术家画新疆创作展》。

  作为中国油画水彩画的先驱者之一,司徒乔绘有逾280幅新疆题材画作。

  此次《司徒乔与新疆》专题展中展出的作品,是1944年他跟随西北考察团赴新疆半年考察期间,创作的280多幅画作中的一部分。

  在刘建新看来,司徒乔是一位反映民生疾苦的画家。

  “展出的画作里有铅笔画、水彩画和油画,其中铅笔画的数量达一半以上。很多作品尺幅偏小,速写作品比较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全国还未解放,社会凋蔽、他个人经济拮据,买不起颜料和油彩,只好用成本最低的铅笔绘画。其次,他也无多余财力聘请模特,只好抓住少数民族百姓们的生活瞬间,速写。”刘建新如此解释。

  刘建新对记者说,因为司徒乔所处的时代和他个人的生活所限,他笔下的新疆及其人民,有几分萧索和苍凉意味。“我觉得,蒙克的代表作《呐喊》和司徒乔的作品有几分神似。我们可以通过司徒乔的作品,看到他内心的疾苦。真可谓笔随心生。

  从绘画技巧考量,在刘建新看来,司徒乔在技巧上并非达至娴熟,甚至有几分生涩。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高端艺术作品,都是不在乎技巧的。”刘建新说。

  和司徒乔画作比邻而居的,是《新疆印象——青年艺术家画新疆创作展》。这是2013年,受自治区文化厅相邀,季少博、李华琪、唐诗等21位青年画家赴新疆采风期间创作的画作。

  从具体实例出发,刘建新为记者比照了内地青年艺术家画笔中的新疆姿态。“这些青年画家,初来乍到,很注重新疆带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清澈透明。在色彩运用方面,大色块的对比,冷暖对比,特别强烈。

  譬如季少博的《》,画面中的少女处于豆蔻年华,红色面纱遮住嘴,目光中流露出羞涩,爱情萌动之感油然而出。

  由于这些青年艺术家是受邀采风而来,创作时轻松惬意,故而田子和唐诗两位画家的风景画《秋日喀纳斯》《牧迹之一》,颜色鲜艳浓烈,欢快祥和感跃然纸端。

  相比内地画家,刘建新提到了本地画家创作的利与弊。他认为,在绘画技巧方面,内地画家视野开阔、观念超前,更胜一筹。新疆画家的多数作品过于写实,缺少对意境的处理,从而难以做到“高于生活”。

  适宜艺术创作的环境,给予本地画家相对安宁的创作环境。因而他们绘画时,更专一和纯粹。所以,双年展中,将内地青年画家和本地画家作品同台展出,是珍贵的交流学习机会。

  专题展《司徒乔与新疆》的创作时间集中在上世纪40年代,《新疆印象——青年艺术家画新疆创作展》的创作时间在2013年,两代美术创作者串联起中国美术绘新疆的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