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打磨“新疆制造”
钢筋、沙子、石子、水泥、水……格库铁路新疆段所使用的原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试验,确定合格后,才能用到工程上。对于试验不合格的原料,坚决退货。不仅现场使用的所有材料要经过严格试验,格库铁路新疆段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工艺也要进行科学试验。
“不是任何石头都能用来焖肉的。”在乌鲁木齐板房沟开设农家乐的可·才仁说到蒙古族的传统美食石头焖肉会这样强调,必须要常年不见光的水流下磨出来的石头,而且是硬度较高、颜色较深的石头,因为这样的石头矿物质含量较高,更容易融入羊肉中;同时制作焖肉的缸也有讲究,焖肉的方式也要讲究,这样才能焖出来原始的羊肉香味。
大到修建铁路,小到烹调美食,“工匠精神”无处不在。这既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更是新疆各行各业的基本共识,因为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以质取胜的法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和国家对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这对新疆的广大劳动者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众所周知,新疆的纺织业、玉雕业、旅游业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很大的发展潜力,试想,如果在这些领域更多的劳动者能具备这种“工匠精神”,不断仔细、认真地去打磨手中的产品、去打磨“新疆制造”,我们就不愁打造不出精品,就不愁创立不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更不愁优质产品走不出新疆。
然而,“工匠精神”的养成知易行难。关键是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以玉雕业为例,从如何挑选玉石、到怎样设计图案、花纹,既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屁股坐不住不行、脑袋不思考不行、不了解市场需求也不行,看似在做玉雕这一件事,但其实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不断地挑战自我。由此看出,培养“工匠精神”并不容易,不仅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更需要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要有耐心细致、扎扎实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钻研精神,只有持续认真、专注地去打磨产品,锻造自己,“小技工”才能修炼成“大工匠”。
事实上,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应该被提倡利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我们相信,当“工匠精神”在新疆大地上熠熠生辉时,新疆的优质产品会越来越多,新疆各行各业的发展会蒸蒸日上,新疆的未来会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