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排头兵”打赢扶贫攻坚战

29.11.2015  01:32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刘怀丕、王凯蕾)四川省达州市26日宣布,召回、调整241名履职不力的贫困村“第一书记”,并增派1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一线“督战”。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冲刺期,要抓好“第一书记”这个扶贫攻坚的“排头兵”,保证脱贫任务如期完成。

  根据中组部等部门要求,“第一书记”制度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实现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这一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扶贫任务重、时间紧,不容懈怠。然而,一些地方少数被选派的“第一书记”或抱有镀金心态或怀有畏难情绪,导致下不去、待不住、干不好,严重影响脱贫步伐。对待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不仅要果断召回调整,还要查明原因,严肃追责。

  老乡富不富,关键靠干部。要给贫困村选对带头人,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必须深入实际,充分了解贫困村的现状,统筹安排与当地脱贫需求相匹配的干部。选干部时要从严把关,保证“第一书记”人选能力强、作风硬、敢担当,具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的素质。

  要千方百计调动“第一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上级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制定任期扶贫目标,倒排任务完成时间表,实行工作台账制度,确保干部能把心思放在驻村扶贫上。严格执行奖惩和撤换制度,在职务晋升上优先提拔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对不胜任或违纪的及时调整。另外,还应关心关爱“第一书记”,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个头衔,凝聚着组织信任、百姓期待。“第一书记”应树立“排头兵”意识,积极进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开拓创新,早日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