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率兵在新疆屯垦戍边:对土匪“用刺刀去教训”
1950年,王震(左一)、陶峙岳(左二)等研究石河子垦区规划。
人们记忆中的新疆,有辽阔的土地和美丽的景色,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但现在,让人揪心的暴力恐怖事件,使新疆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印象蒙上阴影。该如何治理新疆?怎样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以史为鉴,人们回想起新中国成立初期 王震 治疆的往事。那时候,对叛匪和分裂势力,他是霹雳手段;对各民族百姓,他是菩萨心肠。
请缨入疆
1949年初,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只是时间的问题。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主要讨论的就是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问题。会议期间,王震根据西北战场的形势和日后发展趋势,主动向毛泽东请缨:“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一切需要去的边疆去,到新疆去!那里需要解放,那里需要开发,那里更需要发展经济。”
王震是毛泽东非常信任的战将,拥有很强的开拓能力、凝聚能力和大局观,总能在关键时刻争挑重担。他1908年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佃农家庭,早年参加了湘赣苏区的创建工作。1930年9月,毛泽东夸赞王震写的传单、布告很有功底,王震回答说:“报告毛委员,我原名叫王余开,也叫过王正林,我们游击队的秀才们说用'王震'的名字响亮,用这个名字出布告,震动大,能镇得住地主、老财和民团,便建议我改成这个名字。我是个大老粗,没喝过几瓶墨水,你看到的那些传单、布告都是我们的那些秀才写的!”毛泽东说:“你们的传单、布告不像完全出自纤纤秀才手,倒像经过你这位'大老粗'的刀砍斧劈,有一种气势!你这位'大老粗'能把那些'小嫩细'组织起来,并把你的意图写出来,就是不'粗'了!这方面我要好好向你学习!”
在湘赣苏区的斗争中,王震英勇善战,多次粉碎敌人“围剿”,曾获三等红星奖章。抗战时期,驻守陕甘宁边区的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自力更生,开发南泥湾。南泥湾大生产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表扬,他为王震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并赞誉三五九旅是“发展经济的前锋”。1944年11月,王震又率三五九旅主力南下,执行中央建立以五岭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后因时局变化北返,于1946年9月返回延安,行程2.7万余里,被毛泽东称为“第二次长征”。
进军新疆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支部队。新疆远离内地,入疆不仅要长途跋涉,想要在那儿站稳脚跟也得靠自己。尤其是粮食问题,从内地大规模运粮过去显然不现实,只能靠部队自己解决。而王震率领的部队能长途奔袭,又能打硬仗,还能耕地种田,显然很合适。
就在王震请缨出征新疆后的一天晚上,西柏坡一个小剧场里演出京剧《红娘》,大家都去看戏了,王震却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看文件。不久,毛泽东走过来,问他为什么没去看戏,还说:“《红娘》这出戏很好,那位红娘总是全心全意给人家做好事,很可爱。这出戏里红娘是主角,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红娘,唱主角,为那里的各族人民去做好事。”这表明,毛泽东同意了王震去新疆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