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意向种植面积调减2000万亩
粮油市场报讯 (记者唐恒)从5月5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农业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将以玉米结构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采取保产能、适当调、产业化等多举措调玉米结构,预计今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调减2000万亩以上。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从种植业来看,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同时,棉花、油料、糖料受到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冲击,进口增加。
为此,农业部专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总体考虑是,保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的自给水平,同时要保障蔬菜的均衡生产供应。
余欣荣指出,玉米结构调整是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区域为“镰刀弯”地区。总体思路是保产能、适当调、产业化。在工作部署上,把玉米的调减与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以及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协同配套,重点就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镰刀弯”地区的非优势产区,积极引导农民改种大豆、薯类杂粮、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
围绕这个目标,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强化政策扶持方面,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32.5亿元资金支持玉米结构调整,重点用于补助发展粮改饲和粮豆轮作,在春播前将资金下拨各地。今年粮改饲试点县由30个增加到100个。配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玉米收储政策,积极推进“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
根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今年种植结构调整开局良好,一是预计今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调减2000万亩以上。二是大豆面积恢复性增加,预计今年可增加600多万亩。三是市场需求较旺的品种增加较多。四是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保持稳定。
针对一些人关心的玉米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的问题,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指出,玉米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一是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和能量饲料,要保持稳定的自给水平,这是战略决定的。
如果玉米生产出现大幅度下滑,一旦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会有许多政策手段,保持玉米生产稳定发展。二是当前调减的是非优势区,影响有限。三是有贸易调控手段,能起到一定作用。玉米实行配额管理,配额总量为720万吨,配额内关税是1%,配额外关税是65%,大量进口是不现实的。
在粮改饲方面,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表示,去年粮改饲计划种植150万亩,实际落实了286万亩,超出了预期目标将近一倍;试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平均亩产3.5吨,每吨的收购均价410元钱,一亩地收入是1435元,比种植籽实玉米增收335元;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面普及全株青贮玉米,生产一吨牛奶节约饲料成本300块钱。实现了粮改饲试点地区农民增收养殖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