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孜万古丽用真情“调解”出一位汉族妈妈(图)

28.11.2014  06:20

人民网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 (韩婷)“妈,医生说您身体没事了,咱们回家吧!”在医生护士惊异的眼神中,热孜万古丽·司马义搀着“妈妈”李玉琴走出病房。27日,记者见到热孜万古丽得知,这两个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已经母女称呼了五年。

李玉琴老人身体不适,热孜万古丽一脸忧愁的查看情况。

采访中得知,热孜万古丽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也是辖区博物馆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在热孜万古丽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助老扶弱、济困解难的好事数不胜数。在工作中,人民调解员热孜万古丽就用真情“调解”出一位汉族妈妈,在新疆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说起母女俩因何结缘,得追溯到2009年,社区居民李玉琴老人的独子去世,因现有住房是老人前夫出资购买,前夫向法院起诉要求收回住房。即将无家可归的老人找到热孜万古丽帮忙。因提供不了有力证据,李玉琴老人败诉了。

不能眼睁睁看着老人无家可归。”热孜万古丽当时心急如焚。她想,虽然法律判决了住房的归属,但或许可以从亲情入手进行挽回。想到这里,热孜万古丽找到李玉琴老人的前夫,讲述老人自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最后前夫十分感动,愿意将房子继续让老人居住。2010年春节家人团圆之时,李玉琴老人却独自对着儿子的照片流泪。此时门铃响了,原来是热孜万古丽来陪老人过年,老人见到热孜万古丽感动得说不出话。

渐渐地,热孜万古丽就跟李玉琴老人的关系更为亲密,就成了老人最信赖的人。一次,热孜万古丽陪老人去医院看病,在填写亲属一栏时老人犯了难,本是孤儿的她根本不知道该写谁。见此情况,热孜万古丽主动在亲属一栏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她坚定地对老人说:“阿姨,以后我就是您的女儿!

热孜万古丽时常会翻起一个红色的记事本,本子里面清晰记录着社区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居民的基本情况。“60号楼的维吾尔族大妈25日要领低保金;30日,给50号楼的老阿姨送米面油……”对于随身带着小本做这些记录,热孜万古丽说:“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老人多,但他们的儿女很多都在外忙碌不在身边,我这个‘女儿’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做了十多年的人民调解员,我跟周围的居民都都像亲人一样,刚开始也没意识到我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但当我真正走到老百姓生活中时,才发现身上的责任太重大。现在这些老人是我的牵挂,看到老人们开心,我觉得再累都值了!”热孜万古丽笑着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