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农场出实招 让扶贫更“精准”
“从今天起,咱们就是亲戚了,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打电话给我,我一定竭尽全力来帮忙。”6月7日,在十三师火箭农场农二连居民任志国的家中,团场社区指导办主任周曙光对他说。
任志国是火箭农场农二连居民,由于小时候玩耍时,头部不慎被铁丝刺穿导致全身瘫痪,失去自理能力,全靠家人的照料生活至今。
周曙光告诉笔者,在火箭农场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与任志国结成了帮扶对子,通过见面、摸情况、“认亲戚”后,下一步将建立扶贫档案,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任志国脱贫。
深摸底 扶“真”贫
精准扶贫要确保扶“真”贫。为让真正困难的人得到切切实实的帮助,火箭农场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低收入家庭、动态低保户、纯低保户、三无人员”四种贫困户类型。实行规模控制、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以收入为依据,设置排除指标,严格审核各连队和社区上报的帮扶贫困户名单,确保建档立卡户是真贫困,确保做到扶真贫。
深入摸底后,团场按照统一的贫困识别标准,完善贫困连队社区、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 做到“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并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同时,找准“贫”因建立起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8年底确保319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成功退出低保,使低保这项救助无劳动能力弱势群体的惠民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和公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16年初,火箭农场通过走访摸底,全面摸清团场困难群众底数,按师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22户、53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319人;无劳动能力216人。今年,火箭农场扶贫目标是要帮助其中151户、197名贫困人员脱贫。
出实招 “真”扶贫
“前两天他来我家里,知道我家电视只有3个台之后,没过两天就给我打电话,让我打开电视搜索频道,现在我能看好多个台的节目。”家住火箭农场一分场片区的唐孝弟高兴地说。唐孝弟口中的“他”,正是与她结成帮扶对子的火箭农场文化站站长桑卫国。
“当时入户调查,无意间了解到她看不了有线电视,但是她属于低保户,按规定是可以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的。问她时,她告诉我,自己身体不好,也不懂怎么办理。”桑卫国说。于是,从唐孝弟家出来后,桑卫国就赶紧领来申请表,先后去了民政科、十三师红星光电网络有限公司火箭农场营业厅,帮助唐孝弟开通了有线电视,虽然并不是什么大事,却让唐孝弟十分感激。
通过详细了解团场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火箭农场采取“4321”包干法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即团场党委主要领导1人帮扶4户贫困家庭、党委班子成员1人帮扶3户贫困家庭、机关科室正科级和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1人帮扶2户贫困家庭,团场机关正科级以下和基层单位副职以下干部1人帮扶1户贫困家庭,帮扶干部每月不少于2次上户帮扶,党员干部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即“一户一法”,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就业。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家庭有1名以上劳动力就业或创业。形成团场各级干部共同参与包干,不脱贫不脱钩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的要求。
“在扶贫措施上,我们通过产业发展拉动一批、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安置拉动一批、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加资产性收入拉动一批、成立火箭商会,商户抱团发展,辐射带动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精准结对帮扶扶贫以及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和引导行业扶这8个方面入手, 团场每个部门、每名干部身上都有责任,真正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社政科副科长阿不列宁·马木提说道。 目前,火箭农场已有317名干部与535人、422户困难人口结成帮扶对子。按照团场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安排,现阶段,每名干部均完成与帮扶对象入户调查、“认亲戚”工作,了解贫困户的贫困原因、技能特长、诉求等情况,为下一步分类施策制定扶贫办法精准扶贫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