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对口援建吐鲁番:文化融合成亮点
10月10日,在吐鲁番葡萄沟,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向当地商户了解葡萄的销售情况。蒋晓 摄
吐鲁番葡萄沟,有个“世界上最甜蜜的邮政局”,因为国内外游客在这里游览后,都会把世界上最甜的吐鲁番葡萄干寄回家乡去。
10月10日,“新疆行·援疆情”19省市晚报采访团成员来到火洲吐鲁番,充分品尝到了吐鲁番的甜:
坎儿井水甘甜凛冽、葡萄沟的葡萄香甜可口、舞动身姿的维吾尔族姑娘甜美温婉、吐鲁番的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就如同风干的葡萄,越浓缩越甜蜜……
当吐鲁番的“甜”与湖南的“辣”相遇,会出现怎样的“非常感受”?
湖南既是教育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如何真正实现从“输血型”援助向“输血与造血型”援助转变,教育、文化无疑是破题的关键。
吐鲁番地区文广局副调研员李建新介绍,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仅文广系统,湖南省支援吐鲁番折合成资金1070多万元,包括吐鲁番市群艺馆、在建的吐鲁番数字信息中心等。群艺馆已成为当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一些大型的群众活动,几乎都在这里举行。
如果说,重点设施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援助行为,近年来,湖南省则更侧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湖南省牡丹刺绣厂的4名顶级湘绣刺绣专家受邀来到吐鲁番,专门向300名少数民族“绣娘”传授技艺,并将其中的30名佼佼者带到湖南学习。
看到吐鲁番深厚文化底蕴光明前景的,还有吐鲁番欢乐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的营运副总邹林城。
古老的烤全羊仪式、斗鸡舞、那孜库姆……通过对吐鲁番历史及饮食文化的挖掘,结合新疆歌舞元素,公司打造的《吐鲁番盛典》已成为了解当地风情民俗的不二选择。
学习借鉴《吐鲁番盛典》,《喀纳斯盛典》也应运而生。按照公司的规划,不久的将来,敦煌、银川、西安等地或将出现《吐鲁番盛典》的姊妹篇。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公司在规划打造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盛典系列”。
邹林城说,吐鲁番的历史文化悠久,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那甜甜的葡萄和坎儿井的流水,“其实值得记忆和可以加以利用的东西太多了,不能仅仅让人们记住甜甜的葡萄,更要让人们留住长久的甜蜜印象”。
眉头蹙舒,睫毛忽闪,在富有新疆韵味的背景音乐中,剧中木偶皮影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掌声。
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木偶皮影戏表演在吐鲁番开演。
这场演出,让习惯了在葡萄架下欣赏木卡姆表演的吐鲁番人,第一次感受到这些不会说话的木偶的魅力。
这场文化盛宴是共青团湖南省委等单位开展的一次“特色文化援疆交流演出”。
从古丝绸之路重镇,到“湖湘文化”的发源地,穿越千里之遥,援疆共建的红线将两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地区紧紧系在一起。
在《湖南援疆规划纲要》中,湖南发挥“文化大省”的优势,仅2011年,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就在援疆“大盘”的计划外安排1000多万元,2012年、2013年又分别安排700多万元用于援助吐鲁番宣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升级、人员培训、文化交流等宣传文化援疆项目,并组织了《天山芙蓉》舞剧赴新疆巡演,援助吐鲁番歌舞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舞剧赴湖南巡演。
湖南的作家、画家、摄影家、记者赴吐鲁番采风,受援地区的作家、画家、摄影家、记者赴湖南交流学习。湖南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吐鲁番劳动模范赴湘交流和湘吐两地优秀职工歌手赛、书画赛。湖南卫视先后拍摄了《水之行--吐鲁番传奇》、《音之扬--吐鲁番传奇》两部专题片,并在湖南卫视播出和国际纪录片博览会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