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定居工程圆了牧民“安居梦”
站在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提坎库如克村旁的山坡上远远望去,一栋栋红顶砖房整齐划一,一条条巷道纵横交错,宛如一幅风景画。9月8日,游牧民木合塔尔·依明一家搬进了新居。
当日,记者走进木合塔尔·依明的新居小院,阵阵羊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木合塔尔·依明正在屋里看电视。“你们是来我新家的第一批客人,我们全家人非常高兴。”见记者一行前来参观,木合塔尔·依明的老伴汗尼克孜·帕提汗和儿媳忙着切凉菜、洗水果。
记者浏览了一下新房,宽敞明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厨房大铁锅里炖着羊肉。“我们祖上三代都是靠放牧为生,四处漂泊,冬天山里很冷,许多小羊羔都冻死了。有时候我们生病也没地方去看病,现在政府给我们在山下盖了新房,安装了自来水、通了电,还有村村通电视信号器,孩子有地方去上学,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很方便,我们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木合塔尔·依明接着说。
木合塔尔·依明原先是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提坎库如克村的游牧民。他家的住房今年被列入游牧民定居工程,面积80平方米左右,为砖混结构,新房边上还配套建了牲畜棚圈和贮草棚。像他这样住上新房的定居游牧民全乡今年共有548户。以前由于游牧民们住的比较分散,一家一户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要通电、通自来水、修路改变游牧民们的生活状况颇为不易。
为早日解决游牧民生活贫困、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进一步改善高寒偏远边区游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让游牧民们早日感受到农牧业现代化带来的实惠,从2011年开始,地区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由国家、自治区和援疆省市共同出资,为全地区范围内的2002户游牧民每户补助5万元建设80平方米住房,并配套建设生产生活设施。截至目前,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完工1707户,新建牲畜棚圈17.07万平方米,贮草棚4.76万平方米,年底前将全部入住。
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地区11011名牧民长久以来延袭的“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使广大牧民安居乐业的愿望得以实现,牧民子女入学和群众看病就医等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为牧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了草场使用权的流转,为推进发展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