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提质改造推动“一产上水平”
日前,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温室基地,承包户雷相彬夫妇正在和乌鲁木齐县农业农村局综合业务办公室主任于成交流花卉温室“煤改电”后的新变化。(记者江斌伟摄)
(记者江斌伟)今年以来,随着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之一的清洁工程的实施,乌市农业温室改造升级,设施农业提质增效,进而推动“一产上水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变,但建造年份较早的温室既不能满足当下农业生产需求,也不符合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冬季生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现有农业温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清洁工程”的实施,切实改变乌鲁木齐市农业生产现状,科学、系统地谋划今后农业发展方向和布局。这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
出卷 现有农业温室提质升级
按照“区(县)为主、分级负责、强化监管、提高效率”的原则,对乌鲁木齐市各区(县)现有农业温室进行提质升级,并对提质升级后电力配套较好的温室进行“煤改电”,进一步减少生产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乌鲁木齐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答卷 目前已改造3424座温室
近年来,乌鲁木齐紧抓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蓝天保卫战。今年,乌鲁木齐围绕改善空气环境治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22个乡镇全面启动“清洁工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对全市3424座、8317.38亩温室进行了提质改造。乌鲁木齐市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煤炭消耗得到进一步降低,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得到进一步推动,进一步提升了农牧区的人居质量和幸福指数。
“清洁工程”事关农民根本利益,涉及多个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前期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区(县)温室情况多次摸排,并结合实际拟定《乌鲁木齐市2019年农业温室提质改造方案》,共同把这件惠民实事做好做实。
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香润说,通过项目实施,可对首府设施农业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优化,进一步优化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结构和布局,淘汰结构老旧、功能低弱的温室,提升结构较好、功能较强温室的生产水平,为全市农业由过去粗犷型、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目前,乌鲁木齐市农业温室冬季生产主要依靠燃煤小锅炉,每亩农业温室年耗煤量16.5吨左右,全市7121座农业温室占地13047亩,年耗煤量达21.53万吨。
李香润说,乌鲁木齐对农业温室实施“煤改电”,将所有煤采暖改造成清洁的电采暖,先期在米东区、乌鲁木齐县进行试点,效果良好。目前,正在组织相关部门,确定实施农业温室“清洁工程”的范围和底数,力争尽快完成全市农业温室“煤改电”工程。对于参与农业温室“煤改电”的农户,财政将对其设备购置、安装等费用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等主管单位还不断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形成确保群众用气用电安全、便利的长效保障机制。
阅卷 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哇,这草莓又大又甜啊。”12月21日,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温室基地,市民陈秀梅和朋友正在这里摘草莓。
温室内,草莓生长茂盛,女主人杨如娟和丈夫徐志坤正忙着招呼前来摘草莓的市民。10座温室里各放置一个暖风器,缓缓输出热气,温度计显示为15℃。
尽管每公斤150元,依然不断有前来体验采摘的市民,当天杨如娟卖掉了50公斤草莓。“我们种的是有机草莓,不能烧炉子,不然会有煤烟味,所以,我们特别支持电采暖。”杨如娟说。
在大庙村温室基地,承包户雷相彬家的花卉温室也进行了“煤改电”,一盆盆花卉即将开放。
乌鲁木齐县农业农村局综合业务办公室主任于成说,按照“政策支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县里对部分符合改造条件的农业温室进行了“煤改电”试点工作,改造后温室冬季采用电采暖方式。
李香润说,下一步乌鲁木齐市将邀请相关行业专家筛选确定电采暖设备类型,继续稳步推进“煤改电”,从而减少农业生产的大气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
□记者手记
温室里“种”出幸福生活
近年来,首府周边农业温室的取暖方式在悄然发生改变,农业生产中的电能替代正在加快推进,农牧民在温度适宜、对大气污染更少的温室里“种”出幸福生活。而这正是推进“清洁工程”带来的新变化。
实施“清洁工程”对提升全市燃煤综合管控水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首府在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考虑到群众对改造成本及运行费用负担能力,让“清洁工程”试点乡村的农户享受到了有关补贴和优惠政策,尽量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确保“清洁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让广大农牧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温室里“种”出来的幸福生活,在乌鲁木齐周边城乡,芬芳满溢。(江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