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清明音乐会奏响首府

05.04.2015  11:16
          边奏边讲解,古典交响乐接地气           (记者刘盼)4月3日,由自治区文化厅、新疆艺术剧院主办的2015清明音乐会在新疆人民剧场奏响。63岁的著名华裔指挥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齐雅格与新疆爱乐乐团为首府市民献上了一场“新古典”交响乐会。
          音乐会以《贝多芬第八交响曲》第一章活泼的奏鸣曲开场,呈现出一片如花似锦的田园风光,旋律轻快明亮,朝气蓬勃。
          “第一章开始于五个音,结束于同样的五个音。就如同以‘啊,乌鲁木齐’开始,以‘啊,乌鲁木齐’结束一样。”放下指挥棒的齐雅格,喘着气向观众解说道。听到这,观众的脸上露出会心一笑。
          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一章,虽然它短小到可称得上是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乐章中篇幅最小的之一,但旋律轻盈古典。
          “这第二乐章就像一桌好菜,色香味俱全,又很优雅。”演奏中只留给观众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背影,一转身,这位音乐教授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讲解这段乐章的创作背景。
          第三乐章是当时在维也纳宫廷颇为流行的小步舞曲。有人说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故意写出了几段“走板”片断,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卖几个破绽”,为的是把小步舞曲这种音乐形式通俗化、大众化。
          齐雅格的讲解更为通俗。“贝多芬比拿破仑小一岁。创作第八交响曲的时候,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相继去世,贝多芬成为当时最火的音乐家。但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不喜欢宫廷音乐的贝多芬感到,‘我得写个小步舞曲,而且一定要比老师海顿写得好’……”场内再次爆发出笑声和掌声。
          终曲乐章在逐渐加强的主旋律中向听众奔涌而来,把《第八交响曲》倡导的“快乐主义”发扬到了极致。这里没有《英雄》中的豪迈音符、也没有《命运》中的磅礴气势,有的只是属于平凡的快乐。
          下半场,《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哀怨缠绵的曲调,似在诉说着苦恼彷徨的众生相,以及威逼、胁迫人类的命运魔掌,使听者产生一种凄怆之感,与清明节“寄托哀思”的主题相得益彰。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老师艾力在音乐会结束后迟迟不肯离开,这位在国内外听过众多现场版经典交响乐会的音乐人感慨颇多。
          “我们新疆本土乐团的演奏水准又有了一大进步,声部非常统一,效果很棒。”艾力说,此外这种边演奏边讲解的形式也十分新颖,而且适合普通听众,让听众更易理解音乐内涵。
          □对话
          齐雅格:“来新疆,圆了我多年的梦
          音乐会上,齐雅格那身黑色笔挺的燕尾服,给整个指挥过程增加了不少气场。这套衣服竟然已陪伴齐雅格走过近三十个春秋,历经了上千场音乐会。第一次来新疆,看到春雪飘扬的齐雅格,已经在期待下一次与新疆乐团的合作了。
          记者:音乐会开场时,您说此次来新疆是圆了您多年的梦。
          齐雅格:是的,来新疆,圆了我多年的梦。我以前在国内是拉小提琴的,从小就拉《新疆之春》,但是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机会来看看新疆之春到底是什么样。今年春天,我来了,看到了春雪飞扬的新疆,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情怀。
          记者:此次音乐会演奏的是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两部经典作品,您觉得在清明时节演奏,能给观众带来什么?
          齐雅格:人的一生要过好几道坎,经历过痛苦,才能拥有真正的欢乐。柴可夫斯基在创作第四交响曲时很悲惨,婚姻失败、内心纠结,但又对爱情和人生充满期待。所以整部曲子表达了对命运的挑战。最后一章节,更加个人化地表达了重生般的欢乐。
          记者:您拥有自己的乐团,也在另外一家美国乐团担任常任指挥,此次和新疆爱乐乐团合作,感受如何?
          齐雅格:新疆的乐团有能力走向世界,可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海顿,演奏贝多芬,演奏柴可夫斯基,同时也把新疆丰富的音乐文化带给世界人民。很期待和新疆乐团的下一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