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留下产业援疆的“嘉兴印记”
10月22日,海楼乡乔格铁热克村文化礼堂试点建设,文化走亲;23日,新疆沙雅县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建设工地;24日,“塔里木马鹿之乡”品牌基地……这是10月21日,我在新疆沙雅县嘉兴援疆指挥部老余的办公桌上看到的日程安排。
老余名叫余涛,50岁。因为在指挥部年龄最大,所以大家都亲切称呼他“涛哥”。作为指挥部产业发展和智力援助组副组长,曾在嘉兴就业管理服务局工作过的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一到沙雅,一张白纸、重新开始。“这么多项目要建设,根本停不下来。虽然自己年龄最大,但跟指挥部里的年轻人一起工作,激情也被带动了,浑身有劲。”余涛对记者说。
在余涛办公室的墙上,一张大幅的项目建设进度表吸引了我的目光。沙雅县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沙雅县优质甜瓜品牌建设项目、沙雅县自主性智力援建项目……建设进度的箭头在不断向前。
“每个项目,老余都要轮番跑,看资金落实情况。其实像老余这个年纪比年轻人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但他还是安心援疆,快乐工作。”产业发展和智力援助组组长陈嘉告诉记者,余涛来援疆的上一年,他的父亲去世。组织上决定派他去援疆时,他老母亲却被查出了肺癌。余涛跟母亲说:“组织上派我去援疆,时间是3年。”母亲话不多,只说:“你去援疆,我支持你。”上有重病在身的母亲,下有上大学的儿子,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负担,都比年轻人重得多。余涛坦言,当时20来岁出去当兵,无牵无挂。现在年过半百出远门,家庭责任很重,那份责任,不到这个年纪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余涛感慨地说,其实指挥部的同志们都一样,哪个不想家?哪个家里没有困难?但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大家一起干点事。3年之后,通过产业援疆,能够留下些“嘉兴印记”。
说到就要做到。不到一年时间,产业援疆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总投资729万元的沙雅县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10月底竣工,这一项目的投入使用,对于富余劳动力高达3.7万人的沙雅来说,将实现用工就业信息更对称,就业市场服务更规范,从而促进当地百姓就业。农业“一县一品”雏形初现,投资203万元的沙雅县优质甜瓜品牌建设项目已经完成,3万亩优质甜瓜基地生产的甜瓜正销往全国各地;扶持沙雅蜂产业发展,年蜂产品产量可达到600吨,惠及近百蜂农增收;“塔里木马鹿之乡”品牌正步步打响。浙商世纪集团与沙雅县政府总投资5亿元的胡杨林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框架协议的签订,吹响了产业招商的集结号,推介宣传、以商引商、政策扶持等工作风生水起……
这张成绩单的背后,有着沙雅人民的切身感受。亚生江是沙雅县红旗镇巴扎村的村民,也是该村最早的养蜂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新建成的厂房里包装产品。沙雅的蜜甜不愁卖,可产量上不去,现在建了这新厂房,他的蜂蜜产量可以增加一倍。“这都是托了红船蜂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福。”亚生江说,这些扶持资金带动了当地养蜂致富科技示范户、优质蜂种引进、蜂产业品牌化建设。
同样,沙雅县古力巴克乡塔里木马鹿养殖户秦炳泽看到越来越好的市场前景,也是兴奋不已。让他忘不了的,还是嘉兴援疆干部让他吃了“定心丸”。针对当地野生马鹿驯养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嘉兴援疆指挥部积极争取援疆资金,解决技术难题,鼓励发展马鹿产业。
“产业就业是新一轮援疆的重点难点所在,而产业是就业的基础,抓好了产业发展,就能够创造更多就业的机会。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融入当地,着眼增强造血、增效增长,突出促进就业,扎实推进产业援疆。”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顾新宇表示,通过新一轮的3年援疆,能够惠泽当地百姓,留下更多带不走、磨不掉的“嘉兴印记”。(蔡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