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国门”

27.04.2016  10:59

  1049个邮包、1181双侵权运动鞋、近1000个境外收件人、近万条相关交易数据……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背后,隐藏着一个通过互联网跨境电商平台向境外销售侵权商品的售假团伙。4月25日,杭州海关对外通报了一起海关与电商平台联手查获的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侵权案件,这也是全国首起应用大数据分析查获的互联网跨境渠道出口侵权案件。

  杭州海关法规处处长傅建平表示,行邮渠道的侵权具有“见货不见人”“零星分散”等特点,仅仅没收侵权货物,执法威慑效果并不理想。“海关作为出口前最后一道关口,能锁定风险邮包并查扣实物,电商平台掌握大量数据,可追溯交易链条,公安部门实施司法打击,三方合作,见货见人,最终实现对侵权行为的精准打击。”

  海关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维护中国制造形象,帮助自主品牌走出去。

  2015年,南京关区共查获201起侵权嫌疑案件,同比下降11.06%,涉案货值1011余万元。其中,南京海关邮递渠道首次出现案件数量和查获批次的“双降”。去年,北京海关扣留侵权货物6373批次,侵权数量1.9万余件,总案值约106万元人民币,涉及的侵权商品以运动鞋、太阳镜、手表、手机配件等。黄埔海关至今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248次,中止放行侵权嫌疑货物约550万件,货值约914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