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援疆教授为塔里木造“新土地”

25.08.2015  17:18
  对于在塔里木盆地耕作的农民来说,白花花的盐碱地是他们的噩梦,因为在这样的土地上,再辛勤的汗水也换不来丰收的喜悦。而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困扰了新疆几十年的顽疾或将逐步得到根治。

  8月8日,由浙江大学水利系教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建江、孙志林、陈欢林等知名教授组成的“南疆盐碱水淡化减排研究”团队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科研新突破——该团队成功利用水动力学及膜法集成处理淡化方法,将盐碱地上的盐、碱、酸与土壤彻底分离,并将废渣实现资源化利用。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一师十二团的项目试验基地初显成果。

  去年9月18日,浙江大学水利系教授王建江参与了中组部实施的人才援疆工作计划,被选派到塔里木大学水建院,从此踏上阿克苏的土地。作为曾经致力于解决太湖蓝藻、钱塘江咸水等水利专家,他联合塔大水建院的科研团队开展了“南疆盐碱水淡化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问题的研究。经过调研,他和他的团队很快发现,制约当地发展的关键就是盐碱水问题。

  “从科学层面上来说,南疆是不缺水的,真正缺的是淡水,属于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地区。”王建江说,在江南,良田可以反复利用,但在南疆却是一次性的,因为土地需大量水源反复洗碱后才能利用。

  “农民用来洗碱的水是天山的融雪水。这么好的水经过盐碱地后,原水的80%成为了盐碱废水后流向下游。这些水排到下游是啥结果?寸草不生。依此循环,生态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配合王建江团队科研合作并提供盐碱项目示范基地的亿利资源集团的援疆办主任刘绍山说,上游的洗碱水排到下游造成了典型的农业面源污染。要想使生态改变,核心还是治水。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建江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治水造地”的大计。他的计划概括来说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采用水动力学二相流的方法将水体分层;第二步是利用太阳热能蒸腾的方法,将盐碱水进行分离,即蒸馏;第三步是将蒸馏后剩下的饱和盐水送进淡化机进行再淡化,淡化后出来两种水,即纯净水和耕农卤水。废弃的卤水可以拿到晒盐场进行晒盐,晒出的盐可用做工业一级盐碱,直接卖给有用碱需求的企业。

  “这三步全程都使用物理技术,对生态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王建江说,盐碱水淡化后,盐被再次利用起来,这样土壤单位面积上盐就会越来越少。三套技术下来,水的成本在每吨1元以下,与固有的海水淡化技术每吨4.7元相比,成本大幅降低。

  在一师十二团的南疆盐碱水综合治理项目试验基地里,可以看见大片原本盐碱化的戈壁滩上生长出了繁茂的甘草苗木。这都是王建江和他的团队努力付出的结果。目前,这项惠泽南疆广大百姓的科研项目已申报国家自然基金,正处于答辩阶段。通过答辩后,计划与亿利集团合作实现5000-10000吨/天的淡化能力。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劳泓说:“南疆盐碱水综合治理项目是浙江实施的‘五水共治’概念的延伸,代表着浙阿联合共同治水的理念。相信王建江和他的团队能够破解新疆盐碱地困局,为全国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