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代表委员热议对口支援机制
阿克苏教育学院附属之江实验幼儿园。该幼儿园由浙江省全额援建。 资料图
编者的话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多年来,浙江通过资金、产业、项目、教育等方式,对口支援新疆,一次次跨越千里的牵手,在浙江与新疆之间写下一段段佳话。下一步,浙江对口支援工作应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如何提高这项工作的整体水平?全国两会期间,本报与浙江日报联动,邀请相关代表委员从需求侧、供给侧、体制机制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发表真知灼见。
全国人大代表,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尼牙孜·阿西木:
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
全国人大代表、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尼牙孜·阿西木表示,这些年来,阿克苏地区的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等答卷中,生态治理、民生建设等画卷里,少不了对口援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丽阿克苏,离不开对口援疆工作的鼎力相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尼牙孜·阿西木认为,阿克苏拥有区位、资源、政策、生态等诸多优势,也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紧缺等短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利用援疆优势来突破瓶颈、补齐短板,并实现援受两地互利共赢。
多年来,浙江援疆工作充分发挥浙商优势,向阿克苏及周边地区转移大批纺织服装企业,助力打造高标准工业园区。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打造“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等系列品牌工程,提高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十城百店”工程累计销售受援地农产品50多万吨、销售额80多亿元,惠及农民15万人。“百村千厂”工程,让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尼牙孜·阿西木说,浙江、阿克苏两地在编制“十四五”援疆规划项目库和2021年度援疆项目计划时,注重立足阿克苏地区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规划力度;找准阿克苏地区发展定位,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在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上下功夫、补短板、强弱项;规划了一批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可持续性的援疆项目,加大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化、纺织印染等重点项目规划力度,为阿克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尼牙孜·阿西木说,希望浙江援疆围绕重点产业,推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共同办好重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活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构建市场援疆“十城百店”工程2.0版;助力区域性全域旅游高地建设,促进文旅融合;深化推进“万亩亿元”工程,强化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平台、重大产业化平台等支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发挥浙江数字化建设优势,推动当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助力阿克苏提升整体“智治”水平;着眼于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继续支持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等产业平台转型提升,助力地区产业集聚化带动人口城市化,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
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教育对口支援,是国家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长期关注智力与文化教育支援,曾多次前往新疆对接教育支援工作。
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教育对口支援的重要责任。韩平介绍,近年来,浙江积极开展教育对口支援,通过支援一所学校、留下一支队伍、培养一个专业,示范一个地区。
支援一所学校。浙江创新“组团式”“托管式”援助,从学校规章制度、教师教育教研做起,帮助受援地区学校实现历史突破:被全面托管的阿克苏市乌什·衢州小学,一年间从薄弱校跻身名校行列。
留下一支队伍。近年来,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帮扶、“同课异构”、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浙江为受援地区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四有”教师队伍。
培养一个专业。助力援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十三五”期间,浙江各类职业院校与受援方共建91个示范专业点、28个示范性实训基地,为受援方委托管理学校36所、专业49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援地的教育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韩平介绍,当前,受援地需求已从对基础设施的硬件需求,逐步转向优质教育环境的需求,从对满足孩子们有学上、适龄儿童能全员接受教育,提升到对普惠性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教育改变人生命运、改变家乡面貌的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已成为提升当地人民生活状况、促进受援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水平的对口支援,关键在于提升受援地的内生动力。”韩平建议,教育工作是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从体制机制建设抓起,长期规划并逐一落实。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援助人才队伍选拔、使用体制机制。同时,建立教育援助工作的传承机制,优化学校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一任接着一任干,逐步解决好制约受援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韩平看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教育支援要变“输血”为“造血”,通过提升受援地办学治教理念、推进教师队伍高水平建设、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帮扶职业教育发展等措施,激发受援地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在教育对口支援中的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使更多的浙江优质教育资源与受援地区共享。
(浙江日报记者 陈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