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机采棉助农民增收
27.11.2014 17:28
本文来源: 农机网
相对机采而言,选择人工拾花的棉农承担的负担更重,主要表现在时间跨度长和额外开销上。
乌兰乌苏镇皇宫村村民李保国今年种了140亩棉花,亩产320公斤,雇了12个长期工人拾花,管吃管住,每人每天平均拾花90公斤。
140亩棉花采摘结束前后用了近60天的时间,支付拾花费用8万多元,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人630元的往返车费、食宿等费用。
老沙湾镇老沙湾村村民吴红艳种了140多亩棉花,今年亩产近400公斤,拾花费支出10万多元。
吴红艳说:“我和老公两人主要负责雇工的一日三餐和卖棉花。粗算了一下,50多天的时间,消耗13袋25公斤装面粉,清油近50公斤,还有平时的米、菜、肉,再加上每人450元的往返车费,成本相当大。”
而说到机采棉,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窦永福乐开了花。
窦永福算了一笔账说:“今年我种了200亩地棉花,机械化采收比人工采摘节约至少6万元,也就是每亩地增产300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这两年实现机械化采收不但节约了时间,还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前些年,秋天收棉花,前前后后40天左右,早晨天不亮就把拾花工送到地里,回家还要给他们准备午饭,晚上把当天拾的棉花拉回家过称、装车,到都二天早晨送完拾花工,就开着拖拉机去加工厂买棉花,就这样日复一日,熬过40多天,想想都怕了,现在好了,从采收、秸秆还田、施肥、犁地、平地到残膜回收还不到一周时间。”
近年来,沙湾县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机采模式棉花已经收到棉农的认可,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机采率也逐年提高,今年机采面积占棉花总播面积的63.65%,达到108.2万亩,亩均产籽棉达到350公斤,通过沙湾县农机技术推广站效益对比分析,机械采收与人工采摘相比亩均节约采收费605元,实现108.2万亩机采仅采收费可节约6.54亿元,扣除机采和价差损失后亩均实现综合节本增效220元,农牧民实现净增收2.38亿元,全县14万农牧民人均增收1700.3元。
本文来源: 农机网
27.11.2014 17:28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