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沉船“华光礁I号”驶入南博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兴旺景象
“华光礁I号”沉船上的瓷器
据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问海——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将于4月26日——7月25日在南京博物院与观众见面。展览将以西沙华光礁出水文物为主体,结合海南省历年水下考古发现,真实、生动地再现我国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景象。
八百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福建商船,从福建泉州港启航,经海上丝绸之路南下,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湮没于历史浪潮之中。1996年经当地渔民的偶然发现,商船得以重见天日。据悉,南博的此次展览将对“华光礁一号”的古船原貌、起航场景、沉船始末、水下考古的前后历程都进行展示,展出从沉船上打捞出的瓷器、青铜器、钱币等相关文物及大量相关资料。
南宋时期,瓷器是我国最大宗贸易货物,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青睐,精美的中国瓷器更是外国人眼中的珍宝。“华光礁1号”沉船上的瓷器,有生活用的碗、碟、盘、壶,有文房用的笔洗,女人用的粉盒。它们大小相套,包装成摞,堆积在船舱中。华光礁I号出水青白瓷居多,青瓷次之,酱褐釉最少。器型主要有碗、盘、碟、盏、瓶、壶、粉盒、罐、钵、军持等各种器形,器物的装饰手法有刻划、模印、堆贴、雕塑,甚至多种技法组合于一器。主要的纹饰有荷花、牡丹、菊花、宝相花、缠枝花、折枝花、珍禽、瑞兽、人物等。再所发现的器物中,87%为产自闽南民窑的产品,少量景德镇青白瓷器。
“华光礁I号”为何沉没?考古发掘发现,考古队员在华光礁的礁盘上仅发现了沉船的下部结构残骸,而上层甲板全无踪迹,据此推断货船是在靠近华光礁处航行时,因驾船或操控失误,导致船只被风浪托起,抬入到礁盘内浅水珊瑚丛中搁浅,并造成船体破碎。
据悉,华光礁属中国海南省西沙群岛范围, 位于永乐群岛南部。“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该地点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1996年“华光礁I号”沉船由中国渔民发现, 1997年以来,多次遭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1998年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期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初步试掘,出水文物近1800件并出版《西沙考古》学术报告。
2007年3——5月和2008年11——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共同承办实施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共计出水1.1万件珍贵的南宋瓷器。考古发掘通过对其中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推断该船应是南宋中期,从福建泉州港启航,途径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