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援疆医疗队:一腔热血援边陲 青春作曲谱真情
援疆医生走基层活动所选择的送医下乡的村或牧场远离市区,路面起伏不平,大家戏称之为“滇藏公路(颠脏公路)”,一路下来骨头都要颠散了,加之初春来临,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山洪将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义诊的车常常会陷到泥坑里,而这些车上的“游客们”不得不下车去推车,有一次义诊的路上,他们竟然推了8次车。
尽管如此,但是一下车看到等候的患者,来不及休息的医生就马上投入了义诊工作中,“真没想到,沈阳的专家能到我们这么边远的村里给我们看病。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家人赶紧过来了。”在额敏中杰勒阿尕什村,村民贾金奎说。
因为义诊时的患者很多,加之语言上的障碍,每问一句,都要大声地重复多次,几个小时下来口干舌燥。尽管如此,几位医生面对每一位患者时,却都是满面笑容。宋殿权医生是沈阳援疆工作的年龄最大的,推车时也是最用力的一个,每次义诊结束返程的路上,他都疲惫的蜷在座位上睡着了。
黄涛作为心脑血管方面的专家,总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给患者讲解着用药的注意事项,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等。侯岩作为一名中医康复专业的专家,在义诊活动总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医生,也总是最后一个结束诊疗工作的,由于他主要采用针刺、推拿等最简便,最为有效的中医传统技法为患者解决病痛,工作量也是最大的,每次他都要诊治70-80个病人,期间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在塔城市恰合吉牧场加依尔村牧三队开展的义诊中,援疆医生张屹、曹伟把来探亲的家属(医生)也叫到了牧民定居点,用他们(她们)不同的专业特长为牧民多做一次诊治。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沈阳援疆医生还上门为患者进行诊治,在阿不都拉乡上阿村,达斡尔族民村民陈浦花身患多种慢性病,治疗了多年疗效不佳,且行动不便,沈阳援疆医生上门为她会诊,并为她现场进行了针灸治疗,疗效十分明显,治疗后陈浦花眼含泪花,激动地说:“感谢沈阳援疆医生,感谢共产党。”每次义诊活动结束,十分疲劳的医生们,一句话都不想说,但是看到患者一个一个解除病痛后开心的笑容,他们内心却充满了幸福。
“作为一名援疆一生,每一次手术我都要做精心的准备,因为每一次手术我面对的都是患者和家属的殷切的希望。我是医生,但我也始终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仅要为他们解决病痛,更要用真情和他们共同面对困难。”这是沈阳援疆医生张屹在为今年76岁的阿布铁西·吾尔斯丁老人做手术前说的一句话。
哈萨克族老人是民族舞蹈“哈熊舞”传人之一,老人因身体不适到人民医院就医,恰逢来自沈阳的援疆医生、医疗专家张屹坐诊。经查,老人患有严重的前列腺增生以及双肾积水,病情有进一步恶化趋势,需要立即手术。然而上万元的手术费,让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老人犯了难。老人把家里仅有的900多元钱存款都拿来了,乡里乡亲也筹集了一些资金,但是远远没有满足手术的费用。
张屹得知难处后,一边与医院领导进行研究,减免了部分费用,一边把情况汇报给了沈阳援疆工作队。沈阳援疆领队石福祥书记听说后,立即发动全体援疆队员进行募捐,将手术需要的费用凑齐。术后,面对援疆队员的帮助,老人一时热泪纵横,紧紧的握着石书记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沈阳援疆工作队!”“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真情将永远存在。”这是我们听到沈阳援疆领队石福祥说的一句话。
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沈阳援疆医疗队的专家主动向哈萨克族医护人员学习哈语;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援疆医生每个休息日都要到病房看望患者;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沈阳援疆医生在返程的飞机上,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也要为患者治疗;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沈阳援疆人为塔城市亟需救治的小女孩小雪进行捐助,并进全力帮助她重新站起来;正是有了这份真情……
沈阳援疆医生从沈水之畔走向库鲁斯台,从城市走向基层,走向农牧区,将党和国家对农牧民,对新疆人民的关心,送到基层群众的心里,将沈阳援疆医生、沈阳援疆人的爱送到当地百姓的心里。他们没有把援疆当任务、当差事,而是当成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他们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徒有虚名,而是用真心、真情去工作,用患者的微笑来检验自己的劳动果实。正如哈萨克族老人的那句话:“谢谢你,你是一名好医生,更是一名好人!”(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