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掠影
新疆克州乌恰县黑孜苇乡居民阿酥,最近心情不错。家里新添了一个“大件”——一台32寸TCL液晶电视。时尚的造型,鲜妍的色彩,为这个贫困家庭平添了一抹亮色。打开来看看新闻看看比赛看看影视剧,日子多了一些滋味。阿酥告诉记者:“以前只有邻居家有电视,咱家里没有,看不成。如今咱家也有了新崭崭的大电视,看着心里可美!”
“心里美”的不止阿酥一家。6月下旬,乌恰县3142家低保户领到了江苏捐赠的液晶电视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来自远方的关怀。
八成援疆资金用于民生
一台台电视机,饱含着江苏人民的深情厚谊。为解决克州贫困家庭看电视难,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向对口支援的阿图什、乌恰、阿合奇每个农村低保户捐赠一台液晶电视机,共计11250台。克州党委副书记、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斌告诉记者,克州前指正会同阿图什市、阿合奇县政府陆续将其他援助电视机发放到位,尽快给受赠群众家庭带来欢乐。
正在“脱胎换骨”的学校、宽敞整洁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医院大楼、装修一新的农牧民定居点……6月23日至7月1日,记者随江苏代表团踏访了30多个援建项目现场,亲眼目睹了我省援疆干部们挥洒的汗水正在天山南北结出累累硕果。契合受援地需求和百姓期盼,与各民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一直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发展的基石。江苏援建的克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实施“变身计划”,三年内升级为高职院,实现克州高等职业教育零的突破。6月24日,记者在该校扩建工程现场了解到,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准备已经就绪,7月份完成工程招标,8月1日就要开始施工了。站在贴满新建大门、图书馆、实训楼和技能比赛中心等规划图的绚丽展板前,学院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目前已和5所江苏高职院校顺利对接,并派出32名骨干教师赴江苏接受培训,为明年开学做好准备。
新疆农牧民的生计,牵动着江苏援疆干部的心。他们在挂钩联系村开展了“送医送羊送温暖”活动,为贫困户送优质母羊、建养殖基地,所到之处,各族群众心花怒放。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田洪说起这事特别感慨:“以前农牧民见到我们,总是客客气气的。最近我们下去看,六成以上母羊都生了小羊,农牧民见到我们都特别亲热,一只小羊就能说半天!”
江苏援疆,民生为先。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共实施援建项目979个,援建资金用于民生项目的占八成以上,切实解决特困群体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等最基本生活问题。其中,建成保障性住房157812套(户),建成或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56所,医院、医务室128个,全面改善了农牧民生活水平。
就业工场开到家门口
伊犁州霍城县惠远镇央布拉克村村民尼亚沙在家门口就业了,这是她从前想都没想过的事。在村里的就业工场,心灵手巧的她每月能挣到3000多元,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她说现在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6月27日,记者在霍城县兰干乡文化村佐热古丽民族服装厂看到,30多名女工正在缝纫机、锁边机前忙碌,身边还有几个垂着发辫、戴着花帽的孩子笑嘻嘻地玩耍着。企业负责人佐热古丽·麦合甫拉介绍,在家门口上班,方便照顾家人,还能改善生活。少数民族妇女们纷纷卸下面纱,走出家门,“以前我找老公要钱,如今老公找我要钱”,成了她们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霍城县委副书记、江阴市对口支援霍城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崔荣国告诉记者,2014年霍城县投入援疆资金900万元,在13个乡镇的社区、村组建起了以少数民族服饰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为主的30个就业工场,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就近就地长期稳定就业800多人,带动就业1200人以上,实现增收3000万元。
以扩大就业为根本,深入推进产业援疆,加大我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对口援疆重点任务之一,对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西桥头堡,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省已有一批棉纺企业在此落户,抢搭“一带一路”快车,预计一年内可形成年产30万纱锭的生产规模,实现3000—4000人就业。6月26日,作为我省产业援疆的重点工程,红豆集团霍尔果斯服装厂举行开工仪式,为这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集团总裁周海江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争取8月底开工生产,并提供当地至少700个就业岗位,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1亿元。
小援疆迸发大精彩
暑假里,大丰市西团镇初级中学教师顾海国又将迎来新疆朋友。自2012年援疆归来,每年暑假,受援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回族乡中学的“师生团”都会来大丰交流联欢。“回族乡中学有国家援助的投影仪,但没人会用。我们去后,启动网上备课,教学过程电教化,附近乡镇的老师也来听,教室里老师比学生多!”
援疆工作要“下沉”,才能更接地气。盐城、扬州、徐州等市在做好援疆规定动作的同时,探索出与受援地全部乡镇、所有县级部门以及重点单位、重点村开展结对共建的创新动作,援疆干部们亲切地称之为“小援疆”。
“过去,援疆工作往往集中在市级层面和受援地的县级机关层面,受援地县直部门特别是乡村基层感知面、参与度不够。”盐城市发改委、援疆办一位负责人认为,援疆必须根植于民众,资金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如何使基层各族干群切身感受到党中央援疆政策的温暖,加快实现从外部援建向内生发展并重的动力机制转换,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白色的毡房,苹果园深处的射箭体验馆,刚刚改造的维吾尔族、锡伯族风格的包厢里,连窗户上都是天山舞蹈的剪纸……在与孙扎齐乡孙扎齐村结对的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新疆元素俯拾即是。7月中旬,新疆6人组舞蹈队即将走进杨侍。3位新疆大厨人还未到,手抓饭、烤全羊的广告已贴上了杨侍生态园的餐桌。
“真是攀了高亲!”电话那头的孙扎齐村书记陶俊民兴奋不已。下半年,孙扎齐村将派出村干部到杨侍“开眼界”;为孙扎齐村搞好新农村建设,杨侍把别墅群的图纸都带过去了;孙扎齐村的天然温泉资源,两村正准备合作开发……
小援疆迸发大精彩。2014年以来,扬州援疆工作组筹集小援疆资金2776万元,建立特困帮扶基金,重点帮扶6类特困人群;徐州援疆工作组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小援疆项目,其中公共自行车项目率先竣工交付运营,成为北疆首个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系统;泰州援疆工作组筹集小援疆资金660万元,组织实施“我在昭苏有匹小马驹——青少年夏令营暨与贫困孩子手拉手活动”“我在泰州有一位汉族妈妈——关爱百名少数民族女孩行动”等系列活动……在“真情援疆”的一件件实事里,援疆干部和当地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
6月27日,记者搭乘马车探访8个民族聚居的惠远镇央布拉克村,这里的不少民居由援疆资金修葺,青翠的树木、淡绿的粉墙、葡萄成荫的庭院烘托出浓郁的塔兰奇建筑风格。看到马车载来的异乡客人,村里正在玩耍的各族儿童,有的含笑注视,有的挥手致意,还有的用汉语大声问候:“你好!”这羞怯而兴奋的问候中,包含着古老民族的好客天性和孩子们的无瑕童真,让人暖意盈怀。也许,小援疆的魅力,就在于这潜移默化中发生的涓滴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