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帮新疆霍城建“就业工场”(图)
10月20日,在霍城县水定镇朝南社区“就业工场”,女工们正在缝制衣物。
30个“就业工场”助千余人就业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新疆霍城县水定镇朝南社区内的“就业工场”。
10月20日下午,记者在工场内看到60台电动缝纫机、5台锁边机、3台熨烫机和其他相关设备,艾迪娜和她的姐妹们在工场内各自忙碌着。
这家标准化程度很高的服装加工企业直接惠及社区及周边群众,尤其是解决辖区500多户廉租房小区住户和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的问题。
拓宽农村女性就业渠道
2014年5月,霍城县职业技术学院免费为社区就业工场定向培训了60名缝纫工。与此同时,县政府从江苏省对口支援的资金中拿出90余万元在朝南社区,引进并成立了霍城县杰利来服装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加工及销售校服、各类工作服和床上用品。
目前,已经跟工场签约的工人有30余名,月收入从1000元到1500元不等,干的多拿的多。
16岁的艾迪娜可以在一分钟内为十件衣服的口袋完成锁边,动作十分娴熟。如果没有参加5个月前的培训,此刻她应该还在自家地里忙着农活。
艾迪娜的父亲靠种地为生,母亲身体虚弱常年卧床。19岁的哥哥待业在家,还有一个6岁的弟弟准备上学。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初中还没毕业的艾迪娜辍学在家。
艾迪娜说,可以免费参加技能培训的消息是她父亲从邻居那里听来的。当她知道还有缝纫专业的时候,感觉看到了希望。
“我不会长期留在这个工场的,等我存够了钱,还要回学校上学去。”艾迪娜告诉记者,她听说县里的技校开设了缝纫专业后高兴极了。她打算去那里学习,毕业后开个自己的门面,做一个专业的裁缝。
“就业工场”可促千余人就业
在霍城县,凡是准备找工作的人都知道“就业频道”。它是县内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便捷通道,用维吾尔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免费播报就业新闻、就业政策、法规解读、求职招聘信息等内容。
“有了这个媒介,企业招人的路子就宽了。”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招聘信息上的经理张瑞得知,过去公司招人都是通过散发传单或在网上发布的形式进行,每天只能接到几个零星的求职咨询电话。现在有了专门的“对口平台”可是方便了企业和求职人员双方。
2014年,霍城县从江苏省对口支援的资金中拿出830万元,在全县13个乡镇的社区、村组中建设以少数民族服饰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加工、新疆特色产品加工等为主的30个“就业工场”。
“就业工场”主要利用村、社区闲散土地新建或改建一批就业场地。吸收培育民族刺绣、民族手工艺品、针织衣帽、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类投资少、见效快、用工多的劳动密集型微小产业项目,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近就地就业。
江苏对口援疆前方工作组组长、霍城县县委副书记崔荣国介绍,“就业工场”同时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百姓就业难”的两难问题。
霍城县将在年内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就近就地、长期稳定就业800人以上,带动就业1200人以上,实现增收3000万元。
为了进一步鼓励青年创业,霍城县还在积极筹备青年创业资金100万元,为有能力、有创业愿望的18~31岁当地青年提供3~5万元资金,帮助他们自我发展。(古丽米娜·依力哈木 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