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麦西来普,永远的文化传承
悠扬的旋律、欢快的曲调、曼妙的舞姿、精美的乐器,笛声绵长传播不间断,舞步旋转跳跃不停歇,周遭的一切瞬间宛如被施了魔法一般,似乎连排练室里的空气都跳跃了起来,眼前充满异域风情的民乐歌舞表演让人眼花缭乱,沉醉其中,忍不住想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唱唱跳跳,共同分享快乐,感受这历史悠久的独特文化…...
中外记者在新疆艺术剧院采访。(张荟 摄)
5月10日,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外记者团来到新疆艺术剧院采访参观,并观看了民族乐团及歌舞团的精彩表演。
当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的姑娘小伙子们表演的刀郎舞《永远的麦西来普》。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舞剧曾获CCTV舞蹈大赛金奖。目前舞团有300多人,成员来自各个民族,包括:维吾尔族、汉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其中包括五位国家一级演员及十多个国家二级演员。
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演员在使用少数民族特有乐器演奏。(张荟 摄)
歌舞团里有一个特别引人瞩目的身影,她就是舞团里唯一一位的汉族姑娘——岳露。虽然一开始进舞团的时候很有压力,但岳露依然每天勤学苦练。她说,我是一名舞者,是一名艺术工作者,传承与宣扬新疆文化是我的使命和责任,要发挥引导作用,展现出正能量的艺术作品。
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在排练原生态舞蹈。 (张荟 摄)
表演结束后,新疆艺术剧院副院长艾尼瓦尔·赛买提接受采访时说:“民族乐团承担着新疆自治区继承和弘扬传播各民族民乐文化的重任,每年为了宣传和介绍新疆,乐团会到国内外很多地方演出。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资源很丰富,各种民族乐器达到100多种,有都塔尔,弹拨尔,萨它尔,艾捷克……”。随后,艾尼瓦尔·赛买提副院长自豪的笑着说:“我们这儿有句话说,在学校可以学知识,而在麦西来普里可以学做人。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帮助来保护和挖掘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目前已经整理挖掘了30多种不同种类的麦西来普。这类艺术文化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生很大的共鸣,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在哈萨克斯坦演出了10场,未来希望多去丝路沿线国家演出,以此促进各国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