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山28年植绿记
8月17日,在水塔山公园,70岁的沈雨林一边滑轮滑一边推着孙子逛公园。
1988年水塔山青年林第一工程一角。
“28年前住在水塔山下,并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那时山上除了黄土只有稀疏杂草,凄凉;如今我庆幸住在山下,每天早晨上山健身,惬意。”70岁的沈雨林说起水塔山,感慨有幸分享到荒山绿化的“红利”。
水塔山从曾经近乎不毛之地的荒山,到绿树成荫鸟成群的青山,回忆这座山的绿色变迁,还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
十年,小苗成大树
1987年,水塔山启动荒山绿化项目,团市委组织6万名青年团员上山植树,场面极其壮观。
“现在植树是半机械化,树坑多是机械完成,将带土球的大苗种上,人力回填土。那时候树坑靠人工挖,土下面石头多,十字镐铁锹都得上,挖个坑要二三十分钟。那时树苗不及现在的大苗,只有食指粗细,一米多高。现在它们都有脸盆粗了,枝繁叶茂。”曾多次参与水塔山植树的市民王冀说。
当时23岁的王培新从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水磨沟区园林局,接手水塔山绿化项目,一干就是数十年。
山青了,树长大了,当年怀揣绿色梦想的小伙,也成了中年大叔,现在仍参与水塔山的后期养护工作,说起水塔山绿化,如今这个51岁的男人情怀满满。
“青春洒在了这座山上,看到这些树就像看到昨天的我们,多年后它们成为水塔山的一部分,听到人们称赞它,我们打心底觉得骄傲。”王培新说。
自团市委号召万名青年义务植绿起,水磨沟区政府、青年团员及驻区官兵,十几年接力义务植树,直到1999年水塔山完成初步的荒山绿化,前后参与人数达60万人次,2140亩地已绿化1800亩,山上已有近20万棵树。为纪念参与义务植树的青年而命名的青年林、国防林,如今已成景点,郁郁葱葱。
不毛之地变鸟类天堂
山绿了,迎来游人驻足,还引来多种鸟类在此栖息。据统计,随着水塔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有灰喜鹊、灰蓝山雀、大山雀、棕尾伯劳、白鹡鸰、褐头鹀等百余种鸟类在水塔山上安家。
“鸟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水塔山高树成林可做巢,各种昆虫、浆果可供鸟儿食用。这里是市区内鸟种最多的公园,适合鸟儿繁殖,水塔山已成鸟类天堂。”新疆观鸟会会长王传波说。
比如灰喜鹊,这一2011年才在新疆发现活动记录的新鸟种,目前全市有500多只,多分布在乌拉泊湿地,有60多只栖息在水塔山上。
近年来,伴随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工作,荒山绿化逐年升级,水塔山公园化进程加快,按照公园标准在水塔山增加基础设施,陆续安装路灯、垃圾桶、桌椅、指示牌等。
今年,水塔山上新建多条步道、健身器材和厕所,增加园林景观,重新设计改造大门等,提升服务功能。
“这就是天然氧吧,饭后到山上走走,和邻居们一起健身跳舞,累了就坐会儿,看看花草也是种享受。”沈雨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