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州第七个“民生建设年”实施25类117项重点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是民心工程、民安工程、民富工程,每一项都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连续六年来,从托什干河畔到慕士塔格峰下,从偏远草场到城乡近郊,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就业社保……幸福的旋律伴随着民生工程的建设从千家万户传出,飘荡在帕米尔高原上。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克州围绕富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启动第七个“民生建设年”活动,计划实施25类117项重点民生工程,奏响幸福民生新乐章。
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昔日的戈壁滩耸立起一片红顶黄墙的民居,美丽整洁的村庄与巍峨的慕士塔格峰遥相守望,这是江西省援建的帕米尔高原牧区定居兴牧示范点——“江西新村”。
在“江西新村”居住的大多是长期居无定所的柯尔克孜族牧民,阿不来提·吾买尔便是其中之一。阿不来提·吾买尔一家长期以马背为家,哪里有草场,那里就是他们的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对他们一家来说是一个梦想。
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改变了阿不来提·吾买尔一家的生活,让他们住进了崭新漂亮的新房。阿不来提·吾买尔高兴地说:“如今,我和很多牧民都搬进了‘江西新村’,村子里幼儿园、卫生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幸福。”
在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中,克州大力实施住房保障、村级安居富民房、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克州民生支出由2010年的31.3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6.17亿元,年均增长19.42%,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今年,克州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好水、电、路、气、房等突出民生问题,确保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不低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切实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民生项目落地开花 福泽万千百姓
民生工程的建设让各族群众欣喜地看到,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教育、就业得到保障,医保、社保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不管是大的民生项目,还是细微之处的民生改善,都彰显了克州持之以恒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理念的决心。
理念引领行动,这种理念正在转变成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在家乡附近实现就业,既为自己找到了收入来源,也能就近照顾家人生活。”在克州国利华服装有限公司上班的阿图什市阿湖乡阿其克村村民吐尔古丽说道。
“教育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让孩子们学习生活都有了保障。”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牧民阿合丽·加帕尔高兴地说。
“现在交一些钱,等我们老了生活就有保障,也不用为养老发愁,日子过得真幸福。”阿图什市上阿图乡白依沙克村村民巴依拉提·吐尔逊告诉记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克州大力推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跟踪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新机制,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水平。
教育是民生之基。克州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坚持以改善农牧区教育为重点,完善中小学布局,实现农牧区村级标准化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全覆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克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社保是民生之依。克州扎实做好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平稳有效衔接工作,全面推进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继续推进和完善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工作,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
从居无定所到安居乐业,从因病返贫到看病报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第七个“民生建设年”里,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磁场,给各族群众信心与向上的力量,为增进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