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快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依法保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3.12.2014  11:15

新疆加快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依法保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每天一个拌面是不少新疆人的饮食习惯。如今,新疆正在加快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寄望像拌面一样将各个民族融合得无法区分,依法保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依法保障和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制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要建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机制,乡村、社区、宗教活动场所等要制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乡规民约。依法保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法治环境。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矛盾和问题,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马品彦说,在新疆,炒菜、包子、馕,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在新疆,民族团结与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是那样密不可分。

针对化解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中央和自治区相继提出“嵌入式社会结构”,“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方法”,自治区社科联研究员戢广南说。

要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自治区党委委员、教育厅厅长吐尔逊·伊不拉音说,“能相互听懂说的话,才能交朋友。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需要从娃娃抓起。

戢广南认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握好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越是多民族地区,越要强调一体性,建立和巩固中华民族认同。另外,还需要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矛盾和问题,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李军表示,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基于制度安排下的社会形态。而法治则是制度安排的有效载体。依法治疆就是将法治的精神进行新疆地域性治理的社会实践。

李军说,依法治疆要求在新疆生活和发展的各个民族,要将我们的生活习俗逐渐演化成法治意识和守法的精神,并让这种法治精神成为各个民族交融的基础。只有建构基础上的民族团结才能够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