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大院:邻里间就像一家人
2014年5月28日至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近一年来,天山南北掀起了一股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特别是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让新疆各项方针政策都更加明晰,给新疆带来新发展新机遇,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工作开创了新的征程。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实施,统筹落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各项部署,将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疆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造福了新疆各族人民。
从今天起,将推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系列报道,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一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带领下,在天山南北开创的幸福生活。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段清宇报道)“无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还是维吾尔族传统的古尔邦节,只要逢着节日的时候,我们不分民族,都会互相给邻居们祝贺拜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邻里间好得就像一家人。”5月24日,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74号民族团结大院的居民巴哈尔古丽·马木提笑着对新疆都市报记者说。
因为孩子忙着自己的工作,今年60岁的巴哈尔古丽一人独自居住在民族团结大院里,但她丝毫感觉不到孤独和冷清。“汉族春节我们会收到祝福和好吃的,我们过古尔邦节时,院里的汉族居民们也会一起跟着欢庆。”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逢年过节,朋友邻居都会互相看望拜访,家里人少的还会聚在一起过节。
这是74号大院里十几年来的老规矩,各个民族的居民们聚在一起庆贺节日。巴哈尔古丽说:“比如我们的古尔邦节,大家互相拜访就不只是3天节日,我们能快快乐乐地欢乐一个月呢。”
74号大院里有一个“闲事科长”——毕力克孜·阿吉,她是一个什么事儿都能替居民们操心的热心人。她的汉语十分流利,1992年搬进大院后,和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3号楼里谁家要外出了,总是给她留下一把钥匙,让她帮忙照看家。
“不管这些事儿我心里不舒服,住在五楼的维吾尔族居民不懂汉语,住在三楼、四楼的住户经常外出不在家,二楼住着高龄的汉族老人身体不太好,住在一楼的住户天天上班忙得很,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我能帮的就多帮一点。”毕力克孜·阿吉说。在她看来,这么多年来,帮忙已经不是帮忙,而是她分内理所应当该做的事儿了。
“现在新疆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我们要更加维护好民族团结,只有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才能和谐,新疆各族人民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毕力克孜说。
团结西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4号民族团结大院住有11个民族的276户居民。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院里,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81%。近30年来,古朴的大院里,各民族居民相亲相爱、亲如一家人,殷殷深情甚至超越了血缘深情,演绎出一段段民族团结的佳话。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楼房破了旧了,可邻里间浓浓的情感却积淀了下来。
事实上,在新疆,在过去的一年中,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情形在74号民族团结大院只是一个缩影。而这样的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大院儿并不是个例,在大疆南北、天山内外,这片热情洋溢、神秘精彩的土地上,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民族团结大爱播撒在每个角落里。天山南北朴实的新疆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